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的现实构建

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的现实构建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应该说,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而清晰,指明了学校教育的工作方向,也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定位,鼓舞人心,令人振奋。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要明确学校教书育人队伍的责任。要从根本上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德育和整个育人工作统一考虑,统一部署,统一推动落实,努力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有效机制。把德育工作融入高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体现在育人的全过程。要整合学校内部的育人力量,整合课内、课外育人力量,使所有教师都履行育人职责,学校各门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落实立德树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舆论氛围。立德树人,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尤其是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等对育人具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要建立教育机制互联、教育功能互补、教育力量互动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工作格局,使立德树人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要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及时宣传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推出一批先进典型,教育师生,感动社会。

第三,落实立德树人,要秉持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又要着眼于长远,面向未来,立足长效,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机制层面进行科学设计,使立德树人工作能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也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育人工作,认认真真地完成好每一个育人环节。

(二)系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

第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工作实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人的思想,研究的是人的思想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做到以人为本,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开展工作,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应该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第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要消除薄弱环节,构建长效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能只看到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就以为全面告捷了。也不能只看到某些省份、某些学校取得了突破,就以为整体提高了。看到成绩固然可以增强工作动力和信心,看到薄弱环节更有助于突破瓶颈,切实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发展。

(三)科学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推进、持续发展,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工作体系。科学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要从工作理念、战略战术、工作框架、保障措施等方面考量。

1.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

理念指导行动,理念指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科学的理念。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杜绝学校和社会两张皮,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一体化环境中进行,既要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也要改善社会的育人氛围,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基本一致的环境里进行。要确立在把握主旋律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样化的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载体。

2.搭建科学的工作框架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搭建科学的工作框架。首先,要有宏观要求。要对整个工作作出宏观部署,提出总体思路。具体来说,既要明确工作任务,又要明确工作方法。既要对课堂育人提出要求,也要对课外育人作出部署。既要重视任务的下达,也要重视条件的保障。其次,要推动社会行动。文件政策的制定,往往都是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结果,都是认真汲取了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较为完善合理的手段与措施。因此,关键是要在特定时间内抓好文件的落实。文件落实的力度,决定工作改进的效果。文件下发后,要做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的部署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好文件精神,要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检查文件的落实,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真正各尽其责,形成工作的合力。再次,要抓好局部发展。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及时总结交流先进工作经验,带动后进发展,促进工作平衡。要及时改进工作的薄弱环节,形成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3.制定科学的保障措施

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条件的保障。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加强考核激励,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要通过工作测评,激励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法规时,既要考虑到有利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要考虑到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激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结合实际工作,认真开展工作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工作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