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内涵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指系统内各组成要素完善和发展,要素间实现有机耦合以发挥系统的最大功效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同其他理论学科或实际工作中的优化过程一样,讲求实效性,注重整体性。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本身具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即这一优化整合表现为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过程。无论是中心体的形成和发展,还是周边体、介体的建设和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突变,而是表现为一种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延时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展的能动力量一方面源于周边体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源于周边体与中心体、介体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优化在一定层面上就是利用它们之间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来化解冲突、实现新的平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之所以表现为一种“无限”的发展过程,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总是处于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这样一种不断打破稳态,又继而重建稳态的动态运行之中。从这个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诉求,它在过程中存在,也在过程中显现。

其次,我们也应该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也是一种结果。过程总是由无数相连的阶段构成的,每一阶段都体现出前段时间的优化成果。这些累积起来的阶段成果是优化得以继续的基础和动力。同时,阶段成果也是检验优化过程是否处于良性运行和有效操作状态的尺度。结果既是对前段过程的总结,也是对后续过程的开启。在无限时空维度下,结果随着过程的展开而顺延;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结果就是过程的体现与标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两者同样重要。

(二)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因为优化总是相对于不优化而言的,并且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过程,其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某一时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相对于时间轴线上前一点的环境状况而言的,另一方面表现为某一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环境状况而言的。相对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在比较中开展和形成的。这种比较既包括纵向即时间维度上的比较,也包括横向即空间维度上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理想模式是实现纵横双向的超越发展,也就是既超越历史,也超越现实。然而,通往理想模式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漫长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就在这种不懈的追求中一步步向最优目标迈进的。

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等于否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具有绝对性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在具体的评价标准体系中所达到的最佳状态,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标准具有绝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质量的评估也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加以检验,检验结果能够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现实状况。所谓优化,就是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下,环境质量达到评估标准的极大值,这一极大值的取得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该检验过程中已经实现了绝对性的最优。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对于我们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相对的,可以敦促我们在比较中认清差距、把握机遇、实现赶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绝对的,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热情,增强荣誉感和成就感,满怀信心地在已有的成绩上更进一步。同时,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还有助于帮助我们避免两种错误倾向,即极端的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极端的相对主义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在比较中总是夸大别人的长处,放大自己的不足,将客观存在的差距人为地扩大成不可逾越的鸿沟;极端的绝对主义也同样令人倦怠,使人在获得点滴成绩后,便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这两种极端的观念和做法,都将导致优化转向反面,即不优化。只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才能够在比较中凝聚力量,在成绩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优化的基础上实现再优化。

(三)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目的,这不仅表现在各种物质设施和精神氛围的主观营造上,也表现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客观要求上。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也是手段,是为了实现优化目的而采取的科学方法。人们对各种环境构成进行重组、整合,其直接目的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功效,而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人们为了达到这一最终目标而选择的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之所以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既具有价值论意义,也具有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