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服务与管理

五、对学生进行网络服务与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经济工作、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所以说,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网络化,要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只有完善网上事务管理与服务,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网络教育,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的引导。

大学生进行网络管理与服务,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网上班级建设,增强班级服务职能

大学生活具有极高的自由性。特别是在学分制选课、住宿后勤社会化管理之后,大学班级中的成员相互联系的较少,凝聚力有一定的下降。基于此,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普及面广、信息获取自由、互动性强的优势,开展网上班级建设,利用网上班级平台发布信息,可以保证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到每个学生,保证班级工作展开。辅导员可以利用网上班级的论坛、工作博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设立管理服务信箱,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网站建设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形成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的立交桥,以做好服务为切入点,提高凝聚力。高校可以在网站上设立校长信箱,收集学生对教学、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扩大反馈的范围,信箱设有专人管理,在解答学生网上问题时,坚持问题解答的全面性、有效性、科学性,回复语言尽量贴近学生心理,回复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需求及时送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

(三)充分利用网络各种交流工具,开展在线服务

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BBS论坛、留言板、QQ群、MSN等工具开展在线交流,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多开展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活动。高校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开展好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要在网上建立“三级”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家庭困难的大学生,高校要在校园网上及时发布勤工助学的信息;对于大四学生,要在校园网上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栏目,及时介绍有关就业需求信息,为学生的应聘、择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机会。

高校要通过良好科学的网络管理与服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