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关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从管理论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管理,从环境论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和开发,相关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创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决策管理理论
郑永廷在其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方法,并指出,“能否采取正确的决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5]。张耀灿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从管理的角度专题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管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指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提出的若干个可行性方案进行比较,做出最优选择并组织实施的过程”[6]。可见,这里谈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是本书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一个环节,重点强调的是做出选择的活动。
第一,决策科学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要尊重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的过程,也是研究、掌握、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规律的过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单纯做出目的性的取向,忽视与规律性的统一,只能是好看不好用的花架子,使其徒有要求而无法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运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不是简单地“拍板”,而是要按规律办事,运用规律成事。
第二,决策科学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要广纳信息。“决策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是否全面、及时、准确。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中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保证不断地收集、整理、传递信息。”[7]从单纯的决策角度讲,决策的过程是对多种方案作最优选择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则绝不是简单地对各种方案做出优劣对比,而是要博采众方案之长,凝合成一个新的方案,以实现其最优。所以,信息是决策的前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制定者只有获取全面、及时、准确的相关信息,才能使政策的制定影响到更广的范围、更多的群体。
第三,决策科学化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本身也是一门科学,需要参考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需要加强方法原则方面的研究,需要不断总结出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创设从单纯依靠经验判断阶段发展到科学方法指导阶段,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科学化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环境优化和开发之道。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亦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应该追求不断得以优化和开发。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开发存在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对人能改造环境的肯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开发具备了人力因素。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的显著成绩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最有说服力的现实。万事俱备,只要乘势而上,就能寻得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优化和开发之策,使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进一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之需要。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优化要系统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优化也要树立整体意识,要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联动起来考虑实施。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优化,有意识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方面环境的优化,反过来再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以实现环境优化的良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本身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因此,其优化也要在系统内部整体实施。既要注重政策制定环节的优化,也要注重政策执行环节的优化,并且要联动起来统一操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开发要多角度进行。环境无处不在,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融入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发,也要求相应的政策保障要跟进。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的开发要多角度进行。要善于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相结合,也要善于同文化建设和其他方面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或是单独要求,或是作为其他方面工作的辅助要求,都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形式选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开发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