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带来冲击
不同于我们过去长期宣传的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当前的经济环境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反差,给人们的思想认识带来很大的冲击。市场经济运作的内在机制以竞争为主,而由于人们受收益的驱动,在这种竞争模式下优胜劣汰,导致收益出现差距,引起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但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另外,长期以来,我们宣传的是“重德轻利”的价值观、道德观、从一而终的就业观,与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发生了冲撞。虽然从总体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破除了传统思想意识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仍然有许多的不健全,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物质利益,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一些人的道德价值观发生偏移,一些人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的唯利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责任感、奉献意识观念淡薄,甚至有极少数人为实现个人利益不惜铤而走险不择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经济的竞争往往会引起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失范。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一些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尔虞我诈、不守信用、坑蒙拐骗,采用各种手段谋取个人利益,置集体利益与他人利益于不顾,只注重竞争的结果,忽视竞争手段的合法性、公正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某种滑坡趋势。
再次,等价交换原则成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等价交换原则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的,但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这一原则被一些人毫无原则的泛化,将其引入到政治、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中,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变为一种交换关系,买卖尊严、良心、名誉、地位,甚至是人民交给的权力,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在社会中横行,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对外开放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历史实践证明,闭关锁国只会带来落后与挨打,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是死路一条,要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进步,就必须在一些方面同世界经济接轨,实行对外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国策,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伟大的举措。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世界环境并不稳定,民族宗教不断冲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一些热点地区仍旧动荡不宁,尤其是某些大国依仗其超级大国的地位,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优势,到处强行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另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仍然企图“西化”“分化”“弱化”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在经贸、人权等问题上不断施压,妄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对外开放既面临着机遇,也是对我们的一项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展拳脚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坚决抵制外国没落、腐朽、反动的意识形态的侵蚀,卓有成效地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科学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
毫无疑问,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发展的时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我国的经济也在这一历史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它在为人类增加福祉的同时,也有一些科学技术强国凭借其先发优势,构筑科学和技术壁垒,对发展落后国家、弱小国家进行剥削和侵蚀,不仅没有促进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反而还导致世界贫富差别不断拉大,出现信息鸿沟。另外,备受人们推崇的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能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消极作用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以美为首的西方大国,将其所掌握的信息传播控制力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极力向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灌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
随着科技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思想观念也要接受一场洗礼。如,在科技社会,知识也能作为资本参与竞争,导致了知识私有与重理想、信念、道德、责任感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与矛盾;科技能促进发展,科技也能参与投资,导致了保护专利与技术垄断与强调大局意识、整体协调的冲突与矛盾;技术是一种财富,技术也要参与分配,导致了凭技术吃饭同强调团结友爱、互学互帮的矛盾与冲突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时期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