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特征
(一)文化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文化的根本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环境是由人对物质与精神的不断创造与积累形成的,文化环境体现并孕育着人类的理想与改造自然的发展能力。
第二,文化在本质上对人进行指向与塑造。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特定的文化模式与传统,并通过各种传播途径介入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中,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思维特点等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改变。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更是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的这种人文性特征体现在社会各个文化层面:首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文化核心,是指向人的,人在观察社会、处理各种事务时是以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准则的;其次,文化中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以及交往规则等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最后,文化产品还是教育和感染人的巨大精神力量,要通过合理的引导,充分发挥文化的感染作用。
(二)文化的时代性
无论哪种文化都是某一时代的特定产物,与它所处的时代紧密相关,不可分割,体现出那个时代独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每一个人都处于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思想上会逐渐适应“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手把手传下来的那些模式和准则”,并且“不知不觉地打上了处于其中的文化背景的烙印”[5]。思想观念、行为等的形成受制于其所处的那个时代。文化的时代性这一特征反映出文化在那一阶段的意义和作用,强调了文化与其所处时代的相互关系。不同时代文化不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内容、形式等都不尽相同。
(三)文化的创造性
文化环境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历史产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作为主体,不仅仅知识适应环境,更多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的社会环境要求下改变、创造、发展文化环境中有利于人的成长的因素,将消极的文化环境转化为积极的文化环境,创造出适合人类发展的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的这一特征更多的体现在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微观文化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根据当前的教育,营造出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
(四)文化的区域性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不同地域所处的文化环境是有所不同的,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区域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个区域所特有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区域文化圈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会不知不觉受制于其所处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
(五)渗透性
文化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已经渗透和影响到人类活动的每一领域和每一方面,参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内的每一个人类活动环节,间接地、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