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媒介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引导学生形成新型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媒介环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所呈现的信息必然反映出这个社会的价值形态、精神操守、生活理想和志趣倾向,体现出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和时代表现出的人生追求与价值观念是有所不同的。封建社会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是以权力大小来衡量人的价值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崇尚金钱,以金钱来衡量个人价值;我们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人们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不允许用“损人利己”的行为去实现个人的价值,要求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做到既不忽略个人利益,又不损害或者有益于集体利益,协调好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间的价值越来越大,时间就是一切,高速度、高效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特征,而各种传播媒介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作为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能迅速、及时、有效地向大学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及时抵制不良诱惑,改变传统落后观念,树立新型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社会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进步的,是以创新为方向和动力的。在批判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生产知识和信息的量大幅度增加,社会要求人们的智力不断增强,要求知识的生产要向系统化转变,知识和智力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和发展的最大动力。知识的增长是无限的,但对于人来说,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人的记忆提高速度是赶不上知识量的增长速度的。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创新理念,除获取必要的知识外,更要有对待这些知识的正确态度,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在信息社会,在周围媒介环境的影响下,传统的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作为首要教育目标的观念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学习知识的态度和技能,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成为具有全面思想的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永恒的主题,社会主义无论发展到何种阶段,都应该重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培养。在媒介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使大学生更直观、更具体、更丰富地感受到反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艺术形象,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自豪,从而自觉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