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结
本章不再聚焦有关知识的传播学讨论,而将视线投向更为广阔庞杂的新媒体知识现象及其产业。通过梳理六种不同类型的网络知识产品,本章试图展示知识在生产、传播与消费样态的多元可能性,从这些个案中得以窥见一些新媒体与知识形态结合的趋势。
首先,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一种形式是对机构性知识的再中介化过程,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慕课。其中,知识生产的主体仍然是传统意义上具有权威性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互联网介入的目的更多在于增加知识传播的接收者群体,通过互动技术来拓展实体教育的空间容纳度。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知识电商也可看作对机构性知识的再中介化,但此时互联网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新渠道,也将互联网和媒介的叙事运营逻辑融入其中,使这类知识消费具有非常强烈的互联网时代特色。而知识电商传播的知识也可看作是带有新目的的信息形态(repurposed content)。在知识电商的案例中,我们了解到新媒体还可以通过自身逻辑将传统知识构造为一种更具流动性与消遣性的知识形态。
其次,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使更多个体成为知识生产的主体。网络百科的出现打破了知识精英对社会现实定义的专属权,转而通过群体性智慧来完成对意义的共建。自媒体和问答平台的出现则鼓励具有专业知识的个人更加主动地参与知识生产与传播。由于商业化的推动,一些小型组织和群体也借助新媒体生态成长为具有影响力的知识生产节点。如果说以上案例中,知识生产的个体还或多或少属于精英阶层,那么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知识形态则把更广大的群体纳入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体系。在短视频的知识生产中,可以看到城市与乡村、抽象与具象、理论与实践性的知识界限不再清晰。
最后,互联网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商业化。早期的互联网知识产品的商业味道并不浓厚。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兴起,特别是算法推荐和视频格式崛起后,市场与流量利益对互联网知识生产造成了较为明显的扰动。在自媒体、短视频和知识电商中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生产越来越市场化,知识的商品属性渐趋加强,内容生产者不断探索知识付费的新模式。当然,这也意味着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将具有更广泛的传播空间与流通意义。
【注释】
[1]刘浏对本章内容有较大贡献。
[2]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实反思与未来展望》,《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36期。
[3]《2016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搜狐网,http://www.sohu.com/a/115837986_400678,2018年8月17日。
[4]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 MOOC到x MOOC》,《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第3期。
[5]详见维基百科的“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ssive_open_online_course#Early_approaches,2019年5月4日。
[6]李曼丽、张羽、黄振中:《慕课正酝酿一场新教育革命》,《中国青年报》2013年5月23日。
[7]Pappano,L.(2012,November 3).The Year of the MOOC.New York Times,https://www.nytimes.com/2012/11/04/education/edlife/massive-open-online-courses-aremultiplying-at-a-rapid-pace.html,2019年9月6日。
[8]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
[9]详见维基百科的“couesera”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ursera,2019年9月6日。
[10]同上。
[11]教育部:《2016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搜狐网,http://www.sohu.com/a/115837986_400678,2019年9月6日。
[12]《3 200门课、5 500万人次学习者,中国慕课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217894217_99916249,2018年8月17日。
[13]《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名家名师领衔课程占70%》,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115/c367001-29765932.html,2018年8月17日。
[14]《中国慕课 跑在前列》,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417/c1006-29930109.html,2018年8月17日。
[15]《中国大学MOOC产品分析报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959320.html,2018年8月17日。
[16]《5 500万用户的网易云课堂,宣布将在2年培育100位年营收500万的行家》,创业邦,https://www.cyzone.cn/article/169975.html,2018年8月17日。
[17]同上。
[18][加拿大]约翰·丹尼尔、王志军、赵文涛:《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第3期。
[19][英]杰里米·诺克斯、肖俊洪:《慕课的去殖民化:对全球教育平台模式的批判》,《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第5期。
[20]贾玉文:《网络百科全书的发展及其意义》,《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6期。
[21]陆和建、谢雨、李静丽:《我国网络百科全书发展研究述评——由纸质EB停版引发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年第2期。
[22]以上数据引自维基百科的官方网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ecial:Statistics,2019年9月6日。
[23]《Jimmy Wales:“去做那种你非常非常相信的事”》,个人图书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06/13/809004_15277298.shtml,2019年9月6日。
[24]引自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访谈,http://www.codeweblog.com/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wales访谈/,2018年8月15日。
[25]《借力AI百度百科向“数据简历”跃迁》,新华网,http://tech.gmw.cn/2017-12/27/content_27201618.htm,2018年8月15日。
[26]《百度百科负责人阮瑜:让地产与互联网发生深度的化学反应》,东方资讯,http://mini.eastday.com/a/160428173303821.html,2018年8月15日。
[27]《央视年度人物创新论坛:李彦宏演讲实录》,搜狐财经,http://business.sohu.com/20051212/n240946270.shtml,2018年8月15日。
[28]参见余索:《新媒体环境下知识传播模式的探索》,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学位论文。“巡查员”协助审核新词条内容;“回退员”协助打压“破坏式编辑”,将词条恢复至破坏前;“管理员”执行维基百科的许多管理工作,例如,保护页面、删除页面、封禁和解禁用户等。
[29]Shaw,A.,&Hill,B.M.(2014).Laboratories of Oligarchy?How the Iron Law Extends to Peer Produc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64(2),215-238.
[30]《问答平台研究:知识变现推动下的迭代升级》,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http://www.199it.com/archives/763804.html,2018年11月23日。
[31]《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7》,易观,https://www.analysys.cn/analysis/trade/detail/1001061/,2018年5月16日。
[32]《中国知识营销白皮书——以知乎为例》,艾瑞咨询,http://www.iresearch.com.cn/Detail/report?id=3197&isfree=0,2018年5月15日。
[33]《如何评价知乎新口号「发现更大的世界」?——周源的回答》,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87122/answer/13980410,2018年5月15日。
[34]《新媒体的超体——写给众媒时代的文章》,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p/20708706,2018年5月15日。
[35]贾佳、宋恩梅、苏环:《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答案质量评估——以“知乎”“百度知道”为例》,《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年第2期。
[36]《知乎的局限性》,知乎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p/20023734,2018年5月16日。
[37][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38]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今传媒》2008年第8期。
[39]参见Gillmor,D.(2006).We the Media:Grassroots Ournalism 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O'Reilly Media,Inc.。
[40]《2011传媒业发展盘点(2)》,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120097/120099/17437788.html,2018年12月15日。
[41]《微信2018影响力报告》,腾讯网,https://xw.qq.com/cmsid/20180514 A1 TCXT00,2018年12月15日。
[42]《腾讯首次公布微信数据(完整版)》,腾讯云,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89917,2019年5月4日。
[43]《Know Yourself联合创始人陈竹:陪你科学认识你自己》,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143796546_106666,2018年12月15日。
[44]《“一恋爱就失控,这样的我令自己厌恶”|如何区分真正的爱vs.病理性迷恋?》,微信公众号“Know Yourself”,https://mp.weixin.qq.com/s/tx IWrudt FIS5QGHyDy AjRw,2019年9月6日。
[45]《情绪低落,你可以“操纵”自己变好起来|研究:最简单的心理技术》,微信公众号“Know Yourself”,https://mp.weixin.qq.com/s/3k NHj_Jo AJCn Zbm Fjmxb GQ,2019年9月6日。
[46]张艳慧:《由读书类微信公众号探寻出版发展新方向——以“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为例》,《中国报业》2018年第14期。
[47]《一年又涨了近千万粉丝,“十点读书”要建一座有故事的“人生博物馆”》,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194997355_99967244,2019年9月6日。
[48]《十点读书:自媒体如何融资》,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8/29/t20150829_6354220.shtml,2018年12月15日。
[49]参见李春红:《微信自媒体数字出版问题研究——以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为例》,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学位论文。
[50]《大象公会黄章晋:深度长文如何像鸦片,让人欲罢不能?》,前瞻网,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170407-287e1340.html,2018年12月17日。
[51]《大象公会的成功不可复制》,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8590f020102vq4q.html,2018年12月17日。
[52]《中国古人真的尊重老师吗》,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https://mp.weixin.qq.com/s/5t OfrBs7OsAd UOUwiTiiMw,2018年12月17日。
[53]参见万小广:《媒体融合新论》,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
[54]《为知识埋单,用才华变现——知识付费研究报告(完整版)》,36氪,https://www.36kr.com/p/5083625,2019年9月6日。
[55]余建军:《为每个有才能的人提供平台》,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15/1220/12/BB9G9F4100014AED.html,2019年9月6日。
[56]《知识付费浪潮下,喜马拉雅是如何做增长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www.woshipm.com/it/1115141.html,2019年9月6日。
[57]《产品体验分析|浅析喜马拉雅FM知识付费情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www.woshipm.com/evaluating/745216.html,2019年9月6日。
[58]余建军:《让才华不再被辜负,让兴趣自由地生长》,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13934248_467362,2019年1月6日。
[59]包海清、覃洁:《“知识电台”发展路在何方?——以喜马拉雅FM为例》,《新闻知识》2017年第10期。
[60]余建军:《让才华不再被辜负,让兴趣自由地生长》,搜狐网,http://www.sohu.com/a/213934248_467362,2019年1月6日。
[61]转引自刘家楠:《移动广播APP的知识付费领跑策略——以喜马拉雅FM为例》,《传媒》2018年第12期。
[62]《上线3个月,知乎Live活的还好吗?》,虎嗅,https://www.huxiu.com/article/161038.html,2019年1月6日。
[63]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艾瑞网,http://report.iresearch.cn/report_pdf.aspx?id=3191,2019年9月6日。
[64]内容引自维基百科的“抖音短视频”条目,https://zh.wikipedia.org/wiki/抖音短视频,2019年5月4日。
[65]赖黎捷、卫彦瑾、郭凯:《消费主义视角下网络直播的审美价值初探——以“快手”APP为例》,《东南传播》2018年第7期。
[66]《快手CEO宿华:我们一直在反思现在做的是否坚持了初心》,新浪科技,http://tech.sina.com.cn/i/2018-04-03/doc-ifysuuya1791680.shtml,2018年12月20日。
[67]王利芹、苗巧针:《“微时代”移动社交媒体微视频传播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快手和抖音为例》,《新闻爱好者》2018年第8期。
[68]张依玲:《抖音APP推广策略浅析》,《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年第10期。
[69]《抖音创始人张楠的首次公开发声内容:抖音是一个事关“美好感”的产品》,鹿科技,https://www.lukeji.com.cn/news/zx/3195.html,2018年12月20日。
[70]《小视频成谣言传播新渠道引发公众恐慌难辟谣》,新浪科技,https://tech.sina.com.cn/i/2018-11-20/doc-ihmutuec1783984.shtml,2018年12月20日。
[71]《为了这15秒,抖音和百度“打”起来了》,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a/20180912/16498121_0.shtml,2018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