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目标

二、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目标

十多年的课程改革经验告诉我们,育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课程核心内容和核心活动。对英语学科来说,核心内容就是以主题为引领的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知识,而承载这些知识的是多种形式的语篇和包含在语篇中的语言知识。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语言学习应该聚焦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语言和认知基础之上,围绕要解决的问题,从不同的语篇中获取新知,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对主题的探究,也就是对语篇所承载的中外文化内涵的学习、讨论、评价和鉴赏活动,学生学习并逐步整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语篇中所传递的文化知识及其内涵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融为一体,建构新知,发展批判性思维,选择、发现或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辨别真善美,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修养。

以2017年版必修课程主要内容为例:

语言知识(语篇):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和主要结构特征;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新闻报道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贯手段;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语境与语篇结构、语篇内容的关系。

语言技能(理解性技能):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理解书面语篇中标题、小标题、插图的意义;辨认关键字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与内容;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根据上下文线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断词语的意义;把握语篇的结构以及语言特征;识别书面语篇中常见的指代和衔接关系;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记录所需信息;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理解说话者的意图;根据话语中的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理解多模态语篇中的画面、图像、声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个词(必修阶段不少于4.5万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