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的概念

(一)语境理论的概念

语境理论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y)提出的,他认为:“语境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环境和情景,语言必须在某一环境或情景下才适用,否则便失去使用价值。语言环境对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语言和环境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弗斯(Firth)师承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根据语言背景和上下文来寻求意义的观点。他曾说:“每个单词,当它出现在新的上下文中时,就是一个新词。(Each word,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is a new word.)”他们师徒二人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布朗(Brown.H.D.)曾说:“词汇的意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最好地显现出来,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词汇,或者只注重词汇的概念意义。”语境就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语篇的前后关系。语境制约着语言单位的选择、意义的表达与理解。词汇意义必须在上下文中才能最终显示出来。单个词离开了语境,就显得呆板、生硬,没有活力。

简而言之,词汇是鱼,课文是水,鱼只有生活在水中才能展现出它的灵气,在不同的水域中,鱼会有不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