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案例
Practising“It Pattern”教学案例
1.教学设计理念
这是一节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课,教学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操练和运用“It”句型,培养学生复习总结和归纳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高中三年生活进行回顾,让学生珍惜当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节课侧重对语言的产出,课前的翻译练习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课堂中可能会用到的句型,为课堂学习做好了语言句型的准备。
基于情景认知理论和任务型教学理论,此节课建立了“高三考试之后班级里英语学习有困惑的学生寻求帮助”以及“回顾三年高中生涯”两个真实生活场景,学生带着“providing tips”和“sharing stories”的两个任务,通过分享、合作、互助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感受到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很好地操练并运用了“It Pattern”,并体会到了“It Pattern”在生活中的功能性。
2.教学内容分析
此节课是高三对于“It Pattern”的复习课,通过设立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操练“It be+adj.for/of sb.to do;It be+n.+to do/doing;It is done that;It turns out/appears/happens/seems/occurs to...that;find/think/believe/make/take/consider/feel+it+adj./n.+to do/doing/that;It be...+before/since/when;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b.have done;It be+...that...”这些句型。
3.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采用“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教学模式。
任务前:信息输入阶段。
课前,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接触到了各种“It”句型,师生通过“问答式”的交流,对翻译练习中的句型进行了复习,唤醒了学生记忆,为课堂产出做好语言和结构上的准备。
任务中:信息输出阶段。
从信息加工的模式来看,课前的翻译练习是语义编码进入长记忆的过程。课堂的产出则需要学生学会提取存贮的信息,从而进行强化。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已经学习过“It”句型,但是对于“It”句型有效的使用还需要真实的场景。因此这节课学生带着“providing tips”和“sharing stories”两个任务,体会到了“It Pattern”在生活中的功能性。
任务后:反思阶段。
新课标中提到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后学生参照教师所给的核对标准对自己的翻译进行自评,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具体语言形式的结构、意义和使用规律,从而形成自己归纳总结的风格。
4.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It Pattern”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不过对于“It Pattern”中部分重难点还掌握不到位。这节课有别于高一、高二的知识新授,而是对已学习过的知识点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进行运用,在运用中强化学生对于“It Pattern”的掌握,强化“It Pattern”中的重难点。
5.教学目标
By the end of the class,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1)apply“It Pattern”to real-life scenarios(It be+adj.for/of sb.to do;It be+n.+to do/doing;It is done that;It turns out/appears/happens/seems/occurs to...that;find/think/believe/make/take/consider/feel+it+adj./n.+to do/doing/that;It be...+before/since/when;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b.have done;It be+...that...)
(2)be cooperative by sha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working on the task
(3)raise students'awareness of revision and consolidation
(4)recall the three years in Kongjiang High School and cherish the present
6.教学重点与难点
(1)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apply“It Pattern”to real life
(2)to use correct tenses and voices
(3)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support when needed and maximiz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class activities
7.教学过程
(续表)
8.板书设计
It will/won't be+some time+before+sb.do sth.
It was/wasn't+some time+before+sb.did sth.
It is/isn't+some time+since sb.did sth.
It is the...time that sb.have done sth.
9.教学反思
本节语法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旨在探讨高三的语法复习课如何能上得有趣。高三课堂有别于高一、高二,它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对所学知识的产出。为激发学生兴趣,这节课中设计了两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去“providing tips”和“sharing stories”。带着“提供建议”和“回忆往昔”这两个任务,在能产生共鸣的语境下,学生通过分享、合作、互助的方式解决了问题,很好地操练并运用了“It Pattern”,并体会到了“It Pattern”在生活中的功能性。
此外,这节语法课活动设计层层递进,通过丰富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reativity”以及“collaboration”。课前,让学生完成了一套“It Pattern”的翻译练习,使其在课前接触到各种“It”句型,做好语言学习的预设,为课中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课中,第一个
“providing tips”活动让学生用各种“It Pattern”来提供英语学习建议;第二个“sharing stories”活动,先让学生操练一篇“It Pattern”的语篇翻译,这属于有框架、有限定的句型操练,同时翻译中的句型和内容为下一个活动中的“free talk”做好铺垫;接着给学生展示一段高中三年的视频,帮助学生回忆高中三年所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件,然后让学生用“It Pattern”分享高中三年有趣的事。此环节相对上一环节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需要学生运用句型自由发挥。课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self-check box”,让学生根据“box”中的标准对课前的翻译进行自我校对,从而再次巩固强化了“It Pattern”。学生由浅入深地在不用语境中操练了“It Pattern”的句型,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