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E模式与操作过程

二、PACE模式与操作过程

1.PACE模式的概念

PACE模式是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理解、建构语言规则和在交际、合作的活动中运用有意义的语言规则再生新语境的过程。这一模式强调学习者在自然的语境中习得语言规则并参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它以习得理论、图式理论、建构理论和交际理论为基础,因此这一模式重视语言习得能力的培养和师生以及生生的合作;同时,它强调学习者在语境中产生图式结构的教学思路,侧重学习者基于自己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情景性和整体性。

2.PACE模式的操作过程

PACE模式的操作过程分为四个环节:P环节指呈现有意义的语境(presentation of meaningful language),即把语言的学习依托于有意义的语境;A环节指注意语境中的语言形式(attention),即在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自己发掘隐性的语言规则;C环节指师生共同构建语言规则(co-construction of the explanation),即师生共同对语言规则进行解释、归纳,让学生关注、评价和分析语言形式;E环节指拓展性的训练活动(extension activity),即教师设计练习活动来检验学生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将所学的语法规则通过语境内化为语言技能。

1)呈现(Presentation)

PACE模式教学要求教师呈现一个突出某一语言现象的故事、传说、歌曲、听力材料等,甚至展示真实的生活、设计一个真实的任务,如做运动、实验等。这一过程必须是学生融入语言环境中,可以是阅读材料、听故事或歌曲、参与游戏或实验、做活动等多种方式。这一呈现过程的目的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理解语言结构并发展语言技能。

2)注意(Attention)

注意即对呈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材料的某一语言结构加以重视。要使语言规则突出,被学生所注意,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提问、使用多媒体等手段凸显相关的语言规则来实现,目的在于让学习者在理解整体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自觉注意其特殊的语言规则。

3)合作建构(Co-construction)

PACE模式的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分析、解释和归纳语言规则。它强调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学生是探索者而非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帮助者而非讲解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出清楚的、直接的、到位的问题,因为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结构的有力工具。

4)拓展(Extension)

PACE模式基于交际教学法,其拓展活动应该促进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而不是机械的、重复的练习。这一环节的活动设计要有趣味性、多样性,可以是信息差、角色扮演、游戏、写作、面试、调查等模拟真实生活情景的活动,以便从不同的角度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四个环节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因为每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的,而且具有不同的教学目的,每一步的完成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这些环节是不可交替进行的,因为上一个环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开展,它们环环相扣,是不可更改的一个整体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