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How
到底该如何应对这场高考改革?英语教学该“何去何从”?笔者作为一名战斗在教学一线,有着22年教龄、13年高三英语教龄的英语教师,责无旁贷地投入改革的浪潮中。周国平说:“教育即生长,这个理念实际上是立足于对人性的理解。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但笔者更喜欢把这理解成“教育即成长”。因为教育关注的是身体和精神上不断地自我发现和自我觉醒。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学习效率最大化。
1.心态决定成败
英语教师在心理上要做好迎接改革的准备。英语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决定了英语教师不可能有老本吃,也决定了英语教师每年都要面临新的挑战。英语教师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就拿笔者从教的这22年而言,英语教材换了三套,英语学科的考查方式也不断在改变,老师们把这称为“三一法则”,即英语高考题型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十年一回归。英语教师们早已习惯了在变革中求生存。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笔者认为“生命在于微动”,就像乌龟一样,慢慢地对周遭的一切作出反应,既不能不动,但也不能乱动,要摸清方向,否则也逃不过被大海淹没的下场。所以,在这次的高考新政下,英语老师的态度应该是从容且淡定,也正是因为英语学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科,只要抓住其学科本质进行教学,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质量的基础
1)分层教学
每个学校根据课标和本校学生的特点都会设置相应的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很多学校有国际课程、英语节或英语周,这些都将更加规范,成为英语课程的重要补充。但是,面对新的高考改革,英语课程设置不仅考虑的是课程的内容,更要意识到英语教学必然走向分层教学。英语这个科目很可能会分成两个层次:“A班”和“B班”。原因是新高考规定英语在高三年级一年两考。一部分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试图在高三那年的1月份就冲刺英语最高分,这样在高三下半学期就能够全力冲刺其他课程。这部分学生必然要求在高一和高二时大大加强英语学习力度,英语“A班”将应运而生。而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英语底子本身就比较薄弱的学生,则倾向于充分利用高中三年的时间学习英语,希望水到渠成,这部分学生则会要求按正常教学进度学习,那么就有了英语“B班”。当然,这会对学校带来很多挑战,比如教师的配置、英语能力的客观合理分层、课程的难易度等都可能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问题。
2)听说课程
“专人专职开设听说课程”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被说成是“哑巴英语”,这是因为英语教学确实比较重视读写,轻视听说。原因很多:一是英语教师的选拔最初也就是注重读写能力。一批以英语读写能力见长的英语教师当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听说能力很难用一种较客观的手段进行评价,因此上海市英语高考始终把英语听说能力放在较边缘的位置。尽管近几年英语口语考试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而2017年起,英语听说成绩正式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指挥棒的变动迫使英语学科必须把英语口语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就意味着必须设置听说课程,而且必须专人上听说课程。这就为学校在英语教师的配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上海市控江中学为例,高中共3个年级,每个年级12个教学班,以往配备6位教师,但是如果要开设专人专职上听说课的话,每个年级需配备7位老师,2位老师各任教一个教学班的学科教学任务,再加6个班的听说课程教学。教研组在安排教师时,也会尽可能地挑选口语较强的老师任教听说课程。如果3个年级有6位老师从事听说课程的教学,他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听说课程的备课组。听说课程教材的选择、教学的方式、评价体制等都将是未来教研组研究的课题。笔者相信,如果更多的学校能够积极融入英语听说课程的开发,一定能够在这片领域做出成绩。
3.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每个学校都在研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是最能针对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的,也是最能体现教研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但是因为英语学科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最具有时效性。而且因为英语教师大多都不是英语为母语的老师,要做到教材的原创性不太现实。所以笔者认为校本教材的编写如果能够做到像一个好裁缝一样,把一些有质量的习题汇总,做到量体裁衣就已经很好了。
4.良好的团队氛围是教师改革动力的源泉
团队在英语中称为“team”,那么“team”的含义是什么呢?T—target:清晰的团队目标、共同的事业愿景;E—education:系统的教育培训、共同学习提升;A—ability:强大的作战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互补的成员组合;M—moral:高昂的士气,合理的绩效激励。面对新一轮的高考新政,英语教师只有团结在一起,彼此学习,共同成长,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在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浪潮中求得生机,毕竟英语教学靠的是集体的力量,所谓“独木不成林”,教授一门非母语的学科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本身就是不小的挑战,只有发挥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才能打胜仗。
杨浦区英语学科高地自2013年起在上海市控江中学成立,同时,控江中学也是“唐晓澐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的基地校。这两支团队由“三种工作模式”(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作为支撑,并以“六大工作亮点”(课题研究、论坛或讲座、跨区联动、公开教学、社会实践、教科研成果)作为目标驱动,在全区乃至全市开展高中英语教学研究,并编写系列丛书。每年汇编活动实录成册,并附有活动录像,完成宣传手册,学员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英语学科高地和名师工作室不仅在杨浦区对区域各兄弟学校起到辐射作用,更在市级层面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推动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