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1.简单句中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英语简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但是在高中中译英实例以及常见的中文语句中,通常一句话含有多个表示动作的词。在中译英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谓语只能是动词,具有词性唯一性,并且动词的要求总是很难满足,因此在翻译时,通过对动词、谓语的判断,可以把握句子的翻译。同时,谓语动词的结构搭配决定了句子结构。
例:他详细告诉了我如何用这种材料制作风筝。(in detail)
汉语句子的特点是多动词。动词和谓语在英语中是两个概念。动词是单词层面,谓语是句子层面,是句子不可或缺的基本成分。本句中文有三个动作,“告诉”“用”和“制作”。英语句子中,一个简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动词以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出现。使用从句是另一种处理多动作句的方法。此外,还有并列句,如用and、but连接两个句子,但并不是每一句中译英都可以用这三种方式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使用简单句,第一步要确定谓语动词。英语中的每个动词都有特定的用法搭配。
试译一:以“tell”作为谓语动词,“tell”的用法有:tell sb.sth.;tellsb.that...
“tell”作为及物动词后接双宾语,因此,要为它找两个宾语。第一个宾语是“我”,第二个宾语是“如何用这种材料制作风筝”。宾语和主语一样,是一个名词性结构,因此,用“tell sb.sth.”这个搭配时,要将“如何用这种材料制作风筝”译为名词性短语,如“the way to use this material to make kites”或翻译为宾语从句。
加上中文源句的其他细节,本句可译为:
He told me in detail the way to use this material to make kites.
在这句英语句子中,“to use”非谓语作后置定语,修饰什么样的方法(the way)。“to make”非谓语作“material”的目的状语,表示用材料来做什么。在本句的中译英中,译为简单句,选择“tell”作为谓语动词,使用“tell sb.sth.”的动词搭配,可以成功翻译。
主语、谓语的施动关系决定了句子结构。以“use”作为谓语动词,“use”的用法为use sth.(to do sth.)。
试译二:“use”作为谓语,那么要找到施加“use”这个动作的主语,即“我”。在本句中,“sth.”为这种材料,即“use the material”。目的为“制作风筝”,即,“use the material to make kites”。可以翻译为“I use the material to make kites.”因为在简单句中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其他动词均为非谓语,因此“tell”必须以非谓语形式出现。
但是,“tell sb.sth./that”这个动词结构,前面还连着主语。即“sb.tell sb.sth./that”。如果“tell”以非谓语形式出现,就要确定“tell”与“he”的关系。在简单句中,基本的结构为主谓宾。主语是谓语动词的施动者。在本句中,“告诉”(tell)的施动者为“他”(he),并且是主动施加,即“telling me(第一个宾语)(第二个宾语)”。试写这个句子就会发现,“tell”的出现,就涉及“tell”的双宾语结构,“我”在“tell”这个动词的用法中应为宾格“me”,而本句假设“use”为主语,“我”应为主格“I”,二者矛盾。因此本句以“use”为谓语动词翻译成简单句不可实现。
由此可见,在中译英的过程中,谓语动词的选择不是随机的。错误的谓语动词,可能导致句子内容翻译不完全,或者语言逻辑错误、语用错误等。其根源是英语中谓语以及动词用法的诸多规则限制,同时也可以将此作为突破口。
2.并列句中通过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并列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表并列、转折、递进、选择等关系。并列句中的分句通常由一个并列连词来连接,各分句意义同等重要,密切联系,无从属关系。每个并列的分句都可以当作简单句。因此,在翻译时,满足谓语动词的要求,找到主谓宾即可。
3.复合句中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英汉两种语言的复合句差异清晰地展示了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首先是概念差异。英语的复合句是指由一个主句和一个或几个从句构成的句子,其中从句是主句的句法成分,并由从属关联词引出。汉语的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做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局的句调构成的。其次,英语为树状型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完全显性化,而汉语是竹节型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隐性化的,不需要有连接词。(刘小梅,2018)
1)名词性从句中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1)主语从句在主系表结构中的翻译思路。
例: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时间。
这个句子里,表示动作的词为“需要”。“是”为判断词,因此本句可以用主系表的结构进行翻译。表语部分为“更多时间”,是一个名词短语。在判断句“A即B”句子中,A和B要作为一个整体,“性质”对等,即同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同为主谓结构。在中文源句中,“我们需要”是主谓关系。因此,有两个方案,将“我们需要”变为名词性结构,或将“更多时间”变为动宾结构。显然,后者“更多时间”是一个偏正短语,“更多”作为形容词修饰“时间”。因此,该句无法改为主谓结构,故采用方案一进行试译。
试译:将“我们需要”变成主语从句,译作“What we need is more time.”
主语从句在主谓宾结构中的翻译思路如下。
例:谁去北京还没决定好。
在本句中文里,表示动作的词为“去”和“决定”。“去”可以使用“go to some place”,或者“leave for some place”的结构。“决定”可以使用“decide”。“leave for”结构的主语、宾语分别为“谁”和“北京”。“decide”的主语是“谁去北京”这件事情。这件事还没被决定好,因此需要使用被动。通过满足动词的要求,发现“谁去北京”作为“decide”的宾语,需要一个名词性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谁”是主语,“去”是谓语,“北京”是宾语。主谓宾齐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因此该部分使用从句进行翻译,出现在整个句子的谓语动词“decide”的主语位置,故为主语从句。
试译:Who will leave for Beijing hasn't been decided.
(2)宾语从句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如果使用从句,就可以出现多个谓语动词。比如,“tell”的动词结构中有“tell sb.”加从句的结构。
例:他详细告诉了我如何用这种材料制作风筝。(in detail)
试译:He told me how to use this material to make kites.
中文源句中的“如何”,可以使用“how”引导宾语从句来翻译。
(3)表语从句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例: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借钱给他。
在本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为“借钱”,“是”为判断词,因此本句可以用主系表的结构进行翻译。主语部分为“问题”,表语部分为“我们是否应该借钱给他”。“我们是否应该借钱给他”这个部分可以翻译成名词、名词短语或名词性从句。该句中“我们”为主语,“借钱”为谓语,“他”为宾语,主谓宾齐全,因此可以使用名词性从句翻译。
试译:The question is whether we should lend him the money.
(4)同位语从句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例: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上一代人已经花光了所有钱。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的表示动作的词有“面对”“花”。“face”的主语为“我们”,宾语为“现实”。“spend”的主语为“上一代人”,宾语为“钱”。那么,本句中就有两个独立的主谓宾结构。如果要翻译成一句英文,就需要使用从句。此时,根据句意判断两个结构的关系,会发现“上一代人已经花光了所有钱”这个主谓宾结构是face的宾语“现实”的内容。解释说明先行词内容的从句为同位语从句,“现实”为先行词。
试译:We must face the fact that our last generation have spent all the money.
2)定语从句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例:我去年买的房子有个可爱的花园。
本句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分别为“买”和“有”。“buy”的主语为“我”,宾语为“房子”。“have”主语为“房子”,宾语为“花园”。两个主谓宾结构,意味着可以使用从句进行翻译。通过满足动词的要求,可以发现两个动词的主谓宾结构有共用的情况,即“房子”既是“买”的宾语,也是“有”的主语。根据句意,“我去年买的”是对“房子”的修饰,描述怎样的房子,因此可以使用定语从句,并且根据两个主谓宾结构的共用部分,判断可用关系代词连接句子。
试译:The house,that I bought last year,has a lovely garden.
3)状语从句通过判断谓语动词把握中译英的思路
例:当我沿街散步时,我碰见了玛丽。
在句中,“I walk along the street”和“I meet Mary”是两个主谓宾结构,因此使用从句进行翻译。判断从句时,要注意主谓宾组合之间的关系,以判断主句的谓语动词使用哪一种从句。本句中“当”为一个时间概念,可以使用时间状语从句,“当我沿街散步时”是句子状语的部分,主句部分为“我遇见了玛丽”。
试译:When I was walking along the street,I met 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