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一、陈铨相关文献资料

(一)著作

《天问》(长篇小说),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一册)。

《冲突》(长篇小说),上海:励志书局,1929年。

《革命的前一幕》(长篇小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

《彷徨中的冷静》(长篇小说,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死灰》(长篇小说),天津:大公报社出版部,1935年。

《蓝蝴蝶》(短篇小说集),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

《狂飙》(长篇小说),重庆:正中书局,1942年。

《无名英雄》(《革命的前一幕》再版),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

《再见,冷荇!》(《死灰》再版),上海:大东书局,1946年。

《归鸿》(收短篇小说3篇及电影剧本1部),上海:大东书局,1946年。

《西洋独幕笑剧改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

《黄鹤楼》(五幕剧),长沙:商务印书馆,1940年。

《野玫瑰》(四幕剧),重庆:商务印书馆,1942年。

《金指环》(三幕浪漫悲剧),重庆:天地出版社,1943年。

《蓝蝴蝶》(四幕浪漫悲剧),重庆:青年书店,1943年。

《无情女》(三幕剧),重庆:青年书店,1943年。

《婚后》(独幕剧集),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

《哀梦影》(诗集),重庆:青年书店,1944年。

《中德文学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叔本华生平及其学说》,重庆:独立出版社,1942年。

《文学批评的新动向》,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

《戏剧与人生——编剧概论》(戏剧理论),重庆:在创出版社,1944年;上海:大东书局,1947年。

《从叔本华到尼采》,重庆:在创出版社,1944年。

《戏剧概要》(电影戏剧系讲义之一),上海:特勤学校编印,1948年。

《戏剧演出法》(电影戏剧系讲义之二),上海:特勤学校编印,1948年。

(二)报刊文章与译著(略)

(三)学位论文

Thomas Chuan Chen.The Comic Elements in Jane Austen’s Works,1930年5月,奥柏林学院档案馆。

Chen Chuan. Die Chinesiche schöne Literatur im deutschen Schrifttum,Philosophie Fakultät der Christian-Albrechts-Universität zu Kiel,1933.

(四)档案

南京大学档案馆、同济大学档案馆、奥柏林学院档案馆(Oberlin College)、德国石荷州档案馆(Schleswig Landesarchiv Schleswig-Holstein)、云南省档案馆相关档案。

(五)手稿

《海滨日记》(1924)

《陈铨日记》(1959—1963)

《〈野玫瑰〉上演的前后》(1969)

《陈铨家书》(129通)

二、主要报刊

报纸:《大公报》《北平晨报》《解放日报》《时事新报》《新蜀报》《新华日报》《新闻报》《益世报》《中央日报》《云南民国日报》《云南日报》《朝报》等。

期刊:《清华周刊》《清华文艺》《弘毅》《新动向》《战国策》《今日评论》《荡寇志》《当代评论》《军事与政治》《民族文学》《群众》《中央周刊》《文化先锋》《文艺先锋》《智慧》等。

三、主要参考著作

[法]柏格森著,徐继曾译:《笑:论滑稽的意义》,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英]以赛亚·伯林著,吕梁等译:《浪漫主义的根源》,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

成芳编:《我看尼采——中国学者论尼采(1949年前)》,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邓世安编译:《西方文化的诊断者:史宾格勒》,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

冯启宏著:《战国策派之研究》,高雄:高雄复文出版社,2000年。

郭少棠著:《权力与自由:德国现代化新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贺麟著:《文化与人生》,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年。

何永佶著:《为谋中国政治改进》,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

何永佶著:《为中国谋国际和平》,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

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上学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

John Israel. Lianda: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季进、曾一果著:《陈铨:异邦的借镜》,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江沛著:《战国策派思潮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蒙树宏著:《云南抗战时期文学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德]尼采著,刘崎译:《瞧,这个人》,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

[德]尼采著,余鸿容译:《快乐的科学》,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6年。

[德]尼采著,张念东等译:《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1年。

[德]尼采著,陈涛等译校:《历史的用途和滥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浦薛凤著:《浦薛凤回忆录》(上中下),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大学史料选编》(1—4),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

《清华年报1925—1926》,清华出版物,1926年。

《清华一览》(多种),清华出版物。

桑兵等编:《先因后创与不破不立:近代中国学术流派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德]叔本华著,石冲白等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德]叔本华著,范进等译:《叔本华论说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

苏云峰著:《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11—1929》,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苏云峰著:《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28—1937》,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英]汤因比著,曹未风译:《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

卫茂平著:《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

吴宓著:《吴宓日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999年。

[美]E.希尔斯著,傅铿等译:《论传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叶隽著:《另一种西学——中国现代留德学人及其对德国文化的接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