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为人与“冷香丸”
薛宝钗的才貌在众金钗中是出类拔萃的,足以同林黛玉一较长短。她与林黛玉在小说中是如同“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一般,因此也引发了不少关于钗黛一而二二而一的各种争论。不同于林黛玉的病如西子,宝钗健康丰润,“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一看就是保养得很好,一段雪白的酥臂曾让宝玉失魂落魄。宝钗的文才亦相当出众,在大观园的海棠诗社中,她曾力压林黛玉勇夺诗魁。不仅如此,她的知识还非常广博,是个通家,她与宝玉谈起戏文头头是道,和惜春说起作画技巧与工具也俨然是个行家。
更重要的是,宝钗的品性有过人之处,她按照封建妇道所要求的温良贤淑来塑造自己,言行举止温婉内敛,从容大度,得到贾家阖府上下的称赞,认为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在待人接物方面,宝钗一贯谨慎得当,“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只愁人人跟前失于应候”。更重要的是,宝钗带着一个金锁而来,而且据说是一个和尚所赠,要有玉的才能与她相配,这番天定姻缘的传言无疑让她也与宝玉有了成就姻缘的依据。
宝钗自述自身有着先天不足,她从胎中带来一股热毒,延医吃药总不奏效,还是一个和尚给了一个海上方,方才效验。这个药名叫“冷香丸”,以冷香丸克制先天热毒,恰好保持了体内平衡。冷香丸药方的设计可谓新奇别致,“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十二两”,“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红楼梦》中多有写人吃药,但药方出得如此认真详细的则不多,宝玉口中胡诌的海上方,还是王一贴的“疗妒汤”都存着戏谑的态度,博君一笑而已,药方具体是否效验就不大需要较真,而宝钗的冷香丸方子又该如何看待呢?
甲戌本批语云:“以花为药,可是吃烟火人想得出者,诸公且不必问其事之有无,只据此新奇妙文悦我等心目,便当浮一大白。”脂批又云:“历看炎凉,知看甘苦,虽离别亦能自甘,故名曰冷香丸;又以为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者。”这条批语与其说是评价冷香丸,不如说是评价服用冷香丸的宝钗。宝钗通透而冷静,周到而疏离,她的美在于“任是无情也动人”,恰如冷香丸,用冷的方法压制心中热毒。那薛宝钗初入贾府,就曾不避嫌疑地借宝玉的玉观看,又从贴身侍女莺儿口中说出自己的金锁与宝玉之玉上面的字迹是一对,“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种种迹象说明宝钗心中并非没有念想,可她又一直冷静自持,并未让自己过分表露,亦并未像林黛玉那样感情用事,可说是她为人行事和冷香丸的这服药暗含的机锋妙合无间了。我们可以通过冷香丸看到薛宝钗这个人物的特点,也可以反过来了解只有薛宝钗最适合服用冷香丸。
宝钗初入贾府,样样出色,让黛玉感受到了威胁,不免有拈酸不忿的表现,而宝钗却能够浑然不觉,无形化解,两人的心理与表现颇为有趣。第八回中,宝玉探病宝钗,恰巧黛玉随后也至,宝黛二人遂留在薛姨妈处用饭。因宝玉说东府的鹅掌鸭信好,薛姨妈便忙取出自己这里的糟鹅掌鸭信款待宝玉。糟鹅掌鸭信是传统的江南美食,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也很爱吃此类食物,在他的诗作中有体现,可见曹雪芹在小说中的许多记述也是有着家族文化痕迹的。因鹅掌鸭信显然是极好的下酒菜,宝玉又要吃酒,而且还吃冷酒。薛姨妈既不想扫了宝玉兴头,又怕他吃坏身体,一时为难。这时宝钗就劝道:“宝兄弟,亏你每日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酒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言听计从,马上让人去烫酒。宝钗讲的是正经道理,显见平日在饮食保养方面颇为用心,可知她容貌丰美是平日细心调理的结果。偏偏黛玉听了心中极不自在,借着批评自己的丫鬟,奚落宝玉:“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宝钗闻歌而知雅意,但知道这二人如此相处熟惯,也不理睬。
其实学识渊博的宝钗对饮食养生之道确实颇有见地,虽然她平时罕言寡语,但是每有言论都令人敬服。宝钗去看望生病的黛玉,这时二人之间的芥蒂已经消除,关系颇为亲密,宝钗曾劝黛玉:“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还非常内行地告诉黛玉:“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这一篇分析实在有理有据,切中要害,润肺止咳的冰糖与滋阴补气的燕窝搭配正好适合肺病体虚的黛玉。黛玉因为有不足之症,从小就吃“人参养荣丸”这类的大补之药,其实虚不受补,这样的吃法对黛玉未必有好处,由此可见宝钗广博多知,养生有道,而她的保养之道以顺应自然、调和平衡为主,与自身性格的中正平和恰当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