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批中诗词曲文的介入和作用

第四节 脂批中诗词曲文的介入和作用

《红楼梦》被称为诗性小说,小说作者对于诗词戏曲文化内蕴的把握与化用已经达到了化工的境界,文本中诗情画意的片段俯拾皆是。宝黛共读西厢,“落红成阵”,词藻警人;湘云醉眠芍药裀,蜂围蝶绕,香梦沉酣;凹晶馆即景联诗,寒塘鹤影,凄清寂寞。凡此种种,无论是将戏曲片段巧妙嵌入小说情节,还是将诗词意境化入人物与环境描写,无论是显性引用还是隐性化用,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而受到感染的不只是书中的痴儿女、书外的众读者,就连评点者们也为之心动不已,连带着笔下的评论文字也在有意无意间变得充满感性与诗情。甚至,评点者或自己创作,或摘录前人佳句,直接将诗词曲文嵌入批语之中,充分发挥了诗文语言宽泛而多义的特点,或补充阐释正文内容,或升发提炼论者观点,既与小说正文的意境相映成趣,又丰富了批语内涵的阐释空间。

自附有脂批的《红楼梦》抄本被发现以来,脂批就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不少研究者在脂批者身份问题和脂批的辑录方面做了大量的考证和资料整理工作。胡适[29]、俞平伯[30]、周汝昌[31]、吴世昌[32]等大家都就此问题发表过有价值的意见。现阶段,虽然脂批者的身份依然不能确定,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与小说作者关系非常亲密,拥有相似或相同的生活圈子,因此得以在作者创作过程中进行评点,了解小说创作过程甚至对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一点在中国的小说评点中独树一帜。而在脂批资料整理方面,除了附有批语的各种抄本影印本均已出版外,还先后出现了俞平伯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陈庆浩的《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冯其庸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等脂批辑录本,另外浦安迪的《红楼梦批语偏全》也筛选了一部分《红楼梦》早期抄本的批语。这些资料性工作都为脂批的艺术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脂批艺术性研究方面,孙逊的《红楼梦脂评初探》,冯其庸的《石头记脂本研究》,吴世昌的《红楼梦探源》,赵冈、陈钟毅的《红楼梦新探》,潘重规的《红楼梦辨》,刘继保的《红楼梦评点研究》以及拙著《红楼梦评点中的人物批评》等专著都或多或少涉及这方面内容。论及脂批的单篇文章则数量甚夥,仅中国知网可见就有300余篇。但细分至本书专门讨论的脂批中直接引入诗词曲文的部分时,以往相关文章多集中于考证诗句出处,至于其文学批评功能则几乎无人综合性论述之。本书即以脂批中直接嵌入诗词曲文的批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物、情节、笔法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以下逐一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