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围棋:复杂的嫡庶关系

一、赶围棋:复杂的嫡庶关系

赶围棋与下围棋不同,是一种极简单的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这个游戏规则非常简单,玩起来也比较有趣热闹,一般的丫鬟小厮也可以玩。这个游戏借助了围棋棋盘和棋子,外加一对骰子。赶围棋的玩法大约就是先掷骰子看点数,然后按照点数在棋盘上移动棋子,点数大,棋子走在前头,点数小,自然落后。这样你追我赶,先移动到头的为胜。两个骰子同时掷,最大12点,即“双陆”,最小2点,即“对幺”。

第二十回,正月里,写贾环到薛姨妈处,看到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玩,贾环也要玩。因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即并未因为贾环为庶出就轻视他。那么从反面去想这句话的话,就会发现,贾府上下对待贾环的态度跟对待贾宝玉是不同的,他们都因为贾环的庶出身份而区别对待了他。所以宝钗的这个态度才特别值得拿出来说一说,也是给后面赶围棋的故事点了题。实际上这个故事揭开了贾府中嫡庶关系的一角。

贾环玩起来,一磊十个钱,先开始赢了心中欢喜,后来接连输了几盘就有些着急了。这一盘,贾环掷了七就赢,掷了六则莺儿只要掷三就赢,偏贾环就掷了一个五一个幺,又要输了。贾环输急了,就耍赖说自己掷赢了,就要拿钱,与莺儿争执起来。宝钗连忙呵斥了莺儿。莺儿心里委屈,就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这番话是完全说到了贾环的心病上,就哭闹起来:“我拿什么比宝玉呢。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

这里又牵扯到了嫡庶问题上。嫡庶问题是古代宗法制度中非常重要也非常严格的部分,也是对个人命运影响巨大的因素,嫡出继承家产,享受家族资源。当然不可讳言,古代还是有不少庶出而飞黄腾达的人物,但是从大趋势来说,出身还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比如,清代有一位高官叫尹继善,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真正的封疆大吏。他就是庶出,所以虽然他比他的嫡出哥哥优秀太多,官也做得大得多,他的父亲尹泰还是要打压他,尹继善都已经是两江总督了,他的母亲徐氏还在青衣小扇地伺候老爷,尹继善为母亲请封诰命,雍正皇帝都应允,尹泰却勃然大怒,认为他用皇帝来压自己,仗责尹继善,甚至把他官帽上的孔雀翎都打掉了。徐氏也是被迫长跪请罪,后来还是雍正非常宠信尹继善,就派人传旨,压制着尹泰,终究还是给了徐氏诰命。可见,庶出的身份在当时的家庭社会是多么受压制,承受了很多委屈不公。

莺儿这个丫鬟是宝钗身边的大丫鬟,宝钗对贾府人事是时时处处留心的,莺儿能接触到主子身边的核心事务也自然对贾府里的人事关系了然于心。在小说前面的情节中,宝钗的金锁需要玉来配也是她当着宝钗的面亲口说给宝玉听的,可见这个丫鬟并不是一般的小丫鬟可比的,她说话也不是乱说的,她知道很多事情。所以,虽然宝钗有涵养,对贾环礼节周到,但莺儿这个丫鬟却做不到,因为可以看出,她肯定听到了不少信息,和贾府的很多人一样,她根本看不起贾环,所以她一个丫鬟也敢直白地反映出贾府上下对贾环这个庶子的轻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讲,贾环的看法也是站不住脚的,起码那些小丫鬟小女孩喜欢贾宝玉并不仅仅因为怕贾宝玉,并不是因为贾宝玉的身份,还是贾宝玉本人的性格可爱。这次赶围棋游戏中,贾环的行事为人也确实格调低下,不招人待见,玩游戏跟小丫鬟都要耍赖。他在贾家的待遇跟他本人的为人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这个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后续又继续写了几个重要人物对贾环的教训,先是宝玉认为贾环糊涂,游戏原为取乐,“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再寻乐顽去”,命贾环离去。宝钗以一贯庶弟畏惧嫡兄弟规则出发,为贾环辩解,谁知其实贾环并不怕宝玉也不尊敬这个兄长,只是畏惧着家长们的威力才不敢将这份不敬不服表现出来。赵姨娘知道事情后就指桑骂槐地痛骂,说贾环“上高台盘去了”“去讨没意思”。其实这是赵姨娘心中有愤懑,长期处于妾侍压抑的地位,对上位者的不满,借着这个由头发泄出来。这个话说得很难听,结果这话又被王熙凤听到,王熙凤跟王夫人是一派的,马上弹压了赵姨娘,从主仆的角度说,占了大义,名正言顺,又教训贾环“亏你还是爷,输了一二百钱就这样”。“你明儿再这么下流狐媚子,我先打了你,打发人告诉学里,皮不揭了你的!”对贾环又打又拉,又要压制住他,又要笼络,因为贾环无论如何也是男孩,在贾家也还有一定的容身之地,也要一定的体面。至此这个故事才算彻底落幕。这个故事其实是以贾环这个不讨喜的庶子为中心的,里面众人的表现信息量非常丰富,深刻地揭露了贾府的嫡庶关系的紧张和激烈的内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