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批关于人物真实性的讨论
2025年08月10日
第二节 脂批关于人物真实性的讨论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处用不短的篇幅阐述了写作缘起和创作理念,其中说道:“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在小说的第五十四回,作者又明确将只取“事体情理”的创作观念与“历来野史”的旧套对立起来,借贾母之口对所谓才子佳人小说中的陈腐旧套不合“事体情理”之处进行了一针见血的针砭:“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小说作者颇具理论素养的论述与以往的小说评点家的观点形成了呼应,显示了其不凡的眼界和创作追求,更可贵的是,作者勇敢地把历来野史与才子佳人小说的陈旧套路作为进攻的靶子,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力图突破所谓“旧套”的羁绊,高调地追求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作者这方面的努力在《红楼梦》的人物塑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为后来的批评家提供了厚实的文本基础。脂批追随了前辈评点家和小说作者的脚步,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