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macropolicy)

六、宏观政策(macropolicy)

还剩下一个主要的问题,再一次需要注意财政事物在宏观政策中的作用。在我年轻的时候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责任落在了财政政策肩上。货币政策被认为是无效的。变化的经济条件和理论的洞察力目前已将货币政策推到了更重要的前沿位置。尽管如此,财政政策的宏观方面仍至关重要。

(一)财政工具的宏观运用

预算的赤字或盈余仍影响总需求、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虽然IMF和美国当局通常提出的建议是紧预算,但是就在最近他们却要求日本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减少日本的贸易盈余。当然预期确实进入而且在凯恩斯模型的I和L函数[3]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但是预算政策的扩张性和紧缩性效应会被未来税收的预期效应完全抵消的假设就没有道理了。消费者不是李嘉图式的学者;对政策效应的预期的出现会干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果。相反,新古典模型对此仍有很多话要说。在一个趋于过热的经济环境中,而整个经济形势也许进一步看涨,调整利率作为稳定政策的工具又无能为力,这就是实际发生的情况。也许再一次需要财政措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这并不意味着作为财政纪律保护性措施的经常性预算的平衡原则将被抛弃。准确地说,需要从底线(baseline)平衡的角度重新制定预算平衡法则,为适应经济条件的变化要留给预算一定的灵活度。严格要求持续的预算平衡,或者是固定的3%预算差额的规则,不是好的经济学。

(二)相互关系

尽管财政政策的宏观作用仍然相当重要,但千万不要认为财政政策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功能财政”的考虑因素也必须与财政学更传统的方面相一致,这些方面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应和税收政策的效率/公平的属性有关。也许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削减税收的方式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措施,不同的税收设计方案对于消费和投资支出结果的变化以及对于税收负担的分配和由此产生的税收公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我的财政体制模型——包括资源配置、分配和稳定职能——需要这样一种全面的观点,即好的公共部门管理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因此对于我来说强调这些相互关系是十分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