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起源
关于《书》的起源,在古籍中约有两说:
1.《汉书·艺文志》“《易》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书》之所起远矣,至孔子纂焉,上断于尧,下迄于秦,凡百篇而为之序……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2.《礼记·玉藻》篇:“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注曰:“其书,《春秋》、《尚书》,其存者。”《疏》引熊氏云:“按《周礼》太史之职云:‘大师,抱天时,与太师同车。’又《左传》曰:‘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是太史记动作之事,在君左厢记事,则太史为左史矣。《周礼》内史掌王之八枋,其职云:‘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僖二十八年传曰:‘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是皆言诰之事,是内史所掌,在君之右,故为右史。是以《酒诰》云:‘矧太史友内史友。’郑注:‘太史内史,掌记言记行。’是内史记言,太史记行也。”
《汉志》以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玉藻》是正相反的。但是所谓“古之王者,世有史官”这一说却极有道理。不光在《酒诰》中有“矧太史友内史友”,在《顾命》中亦有“太保、太史、太宗”;在《洛诰》中有“作册逸告”;在《顾命》中有“命作册度”。“作册”也是史官,“师艅敦”铭云“王乎作册内史册命师艅”;“冘盉”铭云“王在周,命作册内史锡冘卤□□”;“刺鼎”铭云“王乎作命内史册命刺”;“师兑”敦云“王乎内史尹册命师兑”;等等。这些都足以证明古之王者确是世有史官的。从《洛诰》中的“作册逸告”看来,足见古代史官确是掌记言行的。但是太史、内史在古代都可以是掌册命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左传·襄公三十年》却说:“使太史命伯石为卿,辞;太史退,则请命焉。复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顾命》上说:“太史秉书,由宾阶跻,御王册命。”这尤其为太史也可以掌册命的铁证。至于左史、右史,在古籍以及古器物中,并不多见。《汉志》附会以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玉藻》附会以为“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在上面已经证明“言”、“事”之分并不足信,而其实左、右之分也是不足信的。《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跻”;《觐礼》“诸公奉箧服,加命书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大史是右”;《祭统》“史由君右执策命之”;《大戴礼·盛德》篇“是故天子御者,太史、内史,左右手也”,“内史、太史,左右手也”。由这几篇看来,也很难以定太史之为左史和内史之为右史。《玉藻》、《汉志》以为记言记事是为的要“慎言行”、“昭法式”,这恐怕也不合乎于古代的实情,只是一种推测吧。《周礼·大史》职:“凡射事饰中舍算。”《仪礼·大射仪》:“司射命释获者设中,大史释获。”“中”是盛“算”之器,“算”是表胜负的。《说文》曰史之“从又持中”,恐怕最初是由于记载竞赛的胜负,故谓之“史”,而后渐渐成为记载国家大事的史官的名称。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之中,多少总有几篇是东周之史官所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