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之篇第

七 《孝经》之篇第

《孝经》据《汉志》列《古孔氏》一篇,自注云:“二十二章。”师古曰:“刘向云:‘古文字也。《庶人章》分为二也,《曾子敢问章》为三,又多一章,凡二十二章。’”又《孝经》一篇,自注云:“十八章。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四家。”《小序》云:“汉兴,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仓、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孔氏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由班《志》所述看来,古文多出今文四章,三章是分出的,只有一章是真多的。此所多之一章,今已无从详考。王先谦《汉书补注》引诸家说云:

王应麟曰:许冲上父慎《说文》曰:“《古文孝经》者,昭帝时鲁国三老所献,建武时议郎卫宏所校。”案,《志》云:“‘孔氏壁中古文’,则与《尚书》同出也,盖始出于武帝时,至昭帝时乃献之。沈钦韩曰:‘《隋志》:《古文孝经》一卷,孔安国传。梁末亡逸,今疑非古本。’又云:‘《古文孝经》与《古文尚书》同出,而长孙有《闺门》一章,其余经(文)大较相似,篇简缺解。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传。至刘向典校经籍,除其繁惑,以十八章为定,郑众、马融并为之注。梁代,安国及郑氏二家并立国学,而安国之本亡于梁乱。陈及周、齐惟传郑氏。至隋,秘书监王劭于京师访得《孔传》,送至河间刘炫,炫因序其得丧,述其义疏,讲于人间,渐闻朝廷,后遂著令,与郑氏并立。儒者諠諠,皆云炫自作之。’”《通考》《崇文总目》云:“令孔注不存,而隶古文与章数存焉。《中兴艺文志》云:‘自唐明皇时,议者排毁古文,以《闺门》一章为鄙俗,而古文遂废。’朱一新曰:‘近日本人有作伪《孔传》者,流入中国。《四库提要》辟之。’”宋《黄氏日抄》谓:“古文分《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以下为一章,与此注云:《庶人》章分为二者,不合又多一章。”(案,即《闺门》章也,凡二十二字,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徒役也。”)

由此一段所云,长孙有《闺门》一章,又有衍出三章并前合为二十二章,古文所多之四章,三章衍出一章,同于今文长孙氏,在章数上,骤然视之,似比今文篇幅增多,而其实为衍出,据《孝经疏》引司马贞议曰:“今文《孝经》是汉河间王所得颜芝本,至刘向,以此本参校古文,省除繁惑,定为八十八章。……其古文二十二章……《闺门》一章……文句凡鄙,不合经典。又分《庶人》章从‘故自天子’以下,别为一章,仍加‘子曰’二字,然‘故’者连上之词,既为章首,不合言‘故’……”我们现在看古文多三章,无论《庶人》章也好,《三才》章也好,《曾子敢问》章也好,都是分所不必分,分所不当分。然而古文要多分出三章,亦足以见其如《诗》、《书》、《论语》一样之貌为增多;其所增之一章“文句凡鄙,不合经典”,尤足以见其非真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