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推荐序

数穷廓落,困于历室。往登玉堂,与尧侑食。

——《易林·大壮之升》

霍尼的中国热,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解放运动。

弗洛伊德、尼采、萨特,是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必读。年轻的学子们,迫不及待地到学校的图书馆里,翻出尘封已久的精神分析各位老古董作家的著作,废寝忘食地阅读和翻译。

在弗洛伊德热销后,紧接着的就是荣格、阿德勒的热销,然后就轮到了霍尼、弗洛姆、马尔库塞。

一直到很久以后,不少知识分子在讲述精神分析历史,甚至讲述哲学历史的时候,霍尼和弗洛姆,还是被排在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后面,成为精神分析名正言顺的第二代传人。

看了欧美同行当代的历史书,我们才发现,原来临床精神分析的第二代应该是克莱因、温尼科特等人;哲学那边,应该大书特书的人是拉康。而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统的国际精神分析师协会的培训,就是不忘提醒各位医生们——千万不要把精神分析玩成哲学喔,我们是科学,不是哲学。那谁谁谁,他不是精神分析师。霍尼有段时间就名列谁谁谁之中。但是,现在她又回归了精神分析大家庭,甚至在我们深圳,还开办了霍尼精神分析研究院,培养中国精神分析师。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霍尼的著作在中国出版界沉寂了一段时间,然后在徐光兴教授主持下,在2009年前后又出版了一批,尤其是翻译了她的《女性心理学》。

从那时候到今天,她的著作零零都有重版和重新翻译。Horney这个名字,除了翻译为“霍尼”以外,还有翻译为比较女性化的“霍妮”,以及比较古雅的“霍尔奈”。

下面列出她的著作列表,已经翻译的,会标明中文名称。

Karen Horney.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W.W.Norton & Copany,1937.(中文版《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Karen Horney.New Ways in Psychoanalysis,W.W.Norton & Company,1939.(中文版《精神分析新法》)

Karen Horney.Self-analysis,W.W.Norton & Company,1942.(中文版《自我分析》)

Karen Horney.Our Inner Conflicts,W.W.Norton & Company,1945.(中文版《我们内心的冲突》)

Karen Horney.Are You Considering Psychoanalysis?W.W.Norton & Company,1946.

Karen Horney.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W.W.Norton & Company:New York,1950.(中文版《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Karen Horney.Feminine Psychologyreprints),W.W.Norton & Company,1960.(中文版《女性心理学》)

Karen Horney.The Collected Works of Karen Horney(2 vols.),W.W.Norton & Company,1950.

Karen Horney.The Adolescent Diaries of Karen Horney,Basic Books:New York,1980.

Karen Horney.The Therapeutic ProcessEssays and Lectures,ed.Bernard J.Paris 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1999.

Karen Horney.The Unknown Karen HorneyEssays on GenderCultureand Psychoanalysis,ed.Bernard J.Paris.Yale University Press,New Haven,2000.

Karen Horney.Final Lectures,ed.Douglas H.Ingram.W.W.Norton & Company,1991.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霍尼”怪相。一方面,霍尼的著作几乎所有都是面对精神分析师写的,而当霍尼流行的时候,中国几乎还没有国际认证的精神分析师,直到如今,也并不多。换句话说,如果霍尼是个外科医生,外行们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外科医生写给其他医生看的书。另一方面,霍尼唯一一本写给大众看的书,Are You Considering Psychoanalysis?,相反却没有被翻译。

个中原因,其一是20世纪80年代的大多数人,对知识处于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其二是因为霍尼本人写作的风格,比较通俗易懂,贴近大众的理解;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霍尼论述的主题既贴近时代精神,又没有巴结时代趣味,而是力图在时代精神的基础上有所拔高,有所引领,促使一个人的人格真正完善。

霍尼晚年和日本的佛教界有比较密切的往来。在霍尼之后的继承者中,大多对佛教尤其是禅宗颇有好感,认为禅宗是修通内心冲突的一个好方法。(Morvay,1999;Demartion,1991)时至今日,我们也能看到,佛教界也引入了精神分析和临床心理学的理念,比如一行禅师的内在小孩闭关训练。(一行著,汪桥译,2014)

这也是我国临床心理界目前的一个方向,就是和佛教结合、对话比较多,究其根本,今天的这些风云人物,或多或少都受到当年那波思想的洗礼。

李孟潮,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

参考文献

一行.与自己和解:治愈你内心的内在小孩[M].汪桥,译.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4.

郭永玉.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医学与哲学,1996,017(005):259—261.(注:霍妮即霍尼)

Morvay,Z..(1999).Horney,zen,and the real self: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connection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59(1):25—35.

Demartino,R.J..(1991).Karen horney,daisetz t.suzuki,and zen buddhism.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51(3):26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