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鄙视的外化

自我鄙视的外化

自我鄙视的外化有两种形式:一是鄙视别人,二是感觉别人鄙视自己。这两种形式通常都会存在。哪一个更突出或更能被意识到,取决于神经症性格的整个结构。患者越具有攻击性,越觉得自己至高无上,他就越容易鄙视别人,越不会想到别人可能鄙视他。相反,他越是顺从,就越会因为自己没有达到理想化形象而自责,越会觉得他对别人毫无用处。后者的影响尤其具有破坏性。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害羞、呆板、孤僻。这使他过分感激别人对他的爱或认可,事实上是卑躬屈膝地感激。与此同时,即使是最真诚的友谊,他也无法接受,而隐约觉得那是自己不配得到的施舍。他对傲慢的人毫无抵抗力,因为他自身有一部分与他们一致,他觉得受到轻蔑的对待是很正常的。自然,患者这样的反应会在内心滋生怨恨,如果怨恨被压抑并堆积起来,将会形成爆发性的力量。

尽管如此,以外化形式体验自我鄙视有着明显的主观价值。如果患者感受到他对自己的蔑视,就会粉碎他曾经拥有的虚假自信,把自己推向崩溃的边缘。被别人鄙视是很痛苦,但是总有希望去改变他们的态度,或者能够以牙还牙去报复他们,或者在心理上认为他们是不公平的。当一个人鄙视自己时,这一切都会徒劳无功,没有任何求助的余地。这样一来,患者在无意识层面对自己的所有绝望都开始浮出水面。他不仅开始鄙视自己实际的弱点,而且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可鄙的。因此,即使是他身上的优点,也会被拖入他那无价值感的深渊。换句话说,他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被鄙视的形象,他会将此看作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没有人能够帮助他。

这表明在治疗过程中最好不要触及患者的自卑,除非患者的绝望感消失了,不再牢牢抓紧理想化形象。只有在这个时候,患者才能面对现实,才能认识到他的无价值感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一种主观感觉,这种感觉源自他对自己苛刻的标准。通过对自己采取更宽容的态度,他会看到情况并非不可改变,他所强烈反对的特质也并非真的可鄙,而是他最终能够克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