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奴役他人

(一)奴役他人

他可能想要奴役别人,尤其是奴役他的伴侣。他的“受害者”必须是一个超级奴隶,不仅没有愿望、没有情感、没有主动性,而且对主人也没有任何要求。这种施虐倾向可能会以塑造或教育“受害者”的形式出现,就像《皮格马利翁》[2]中的希金斯(Higgins)教授塑造伊莉莎(Eliza)那样。在最好的情况下,这种表现可能有建设性的一面,比如父母抚养孩子,或老师教育学生。偶尔,这一面也表现在性关系中,尤其是当施虐的一方更成熟时。有时候,在一方年长一方年少的同性恋关系中,这一点也显而易见。

但即使是这样,当被奴役的一方想要走自己的路、结交自己的朋友或为自己谋利时,主人便会露出邪恶的本性。通常(尽管并非总是),主人会被一种占有性的嫉妒所困扰,并将其作为一种折磨对方的手段。这种虐待关系的特点在于,主人对控制受害者的兴趣远远大于对自己生活的兴趣。他宁愿不顾自己的事业,放弃与别人交往的乐趣或利益,也不愿给予他的伴侣任何独立的空间。

他奴役伴侣的方式也很有特点。这些方式大同小异,并取决于双方的性格结构。施虐者会给伴侣一些小恩小惠,让他觉得这段关系值得去维护。他也会满足伴侣的某些需求,但从心理上讲,很少超过对方生存的最低标准。他会让对方牢记,他所给予的是多么独一无二。施虐者会告诉伴侣,没有人能给他这样的理解、支持,给予他这么多的性满足或关注;而且,没有人能够这样忍受他。此外,他还会用美好的未来引诱伴侣,他会含蓄或直白地向对方承诺爱情或婚姻,以及更好的经济状况和待遇。

有时候,施虐者会强调自己对伴侣的需要,以此来吸引对方。上述这些策略都特别有效,由于施虐者的占有欲极强并极善贬低对方,他把受虐者与其他人隔离开来。如果伴侣变得足够依赖,施虐者最终又会威胁要离开他。施虐者可能还会采用更多的恐吓手段,但这些手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将另行讨论。当然,如果不考虑伴侣的性格特征,我们也无法理解在这段关系中发生了什么。这些伴侣通常是顺从型的,他们害怕被抛弃;或者,他们深深压抑了自己的施虐倾向,并因此显得很无助,我们稍后会讨论这种情况。

基于这种关系产生的相互依赖,不仅会引起被奴役者的怨恨,而且会引起奴役者的不满。如果奴役者喜欢独处,有离群索居的需要,那么,他会对伴侣占用了他大量的心思和精力感到不满。由于没有意识到是他自己制造了这些束缚,他可能还会责备伴侣对他过于依赖。在这种情况下,他想要抽身而出,既是一种恐吓伴侣的手段,也是他恐惧和不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