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内心冲突的特征

正常内心冲突的特征

若要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抉择,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想要什么,甚至意识到我们的情感是怎样的。我们是真心喜欢某个人,还是仅仅认为应该喜欢他?如果父母去世了,我们是真的伤心,还是仅仅走个过场?我们是真的希望成为律师或医生,还是仅仅觉得这份职业可以名利双收?我们是真的希望孩子幸福、独立,还是仅仅说说而已?大多数人会发现,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回答;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真正感受和需要。

第二,由于冲突往往与信念、信仰或道德观有关,所以要意识到冲突,我们必须先形成自己的整套价值观。那些仅仅被我们接收却尚未内化的信念,几乎不足以产生冲突,也不足以指导抉择。当我们受到新的信念影响,这些信念就很容易被抛弃掉。如果我们只是随大流,采纳主流的价值观,就不会出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冲突。例如,如果儿子从来没有质疑过父亲思想狭隘,当父亲希望儿子从事他并不喜欢的职业时,儿子内心几乎不会发生冲突。再如,当一个已婚男人爱上另一个女人,实际上已经卷入了一场冲突;但如果他没有形成自己对婚姻的信念,他就会选择“顺其自然”,得过且过,而不是面对冲突,做出非此即彼的决定。

第三,即使意识到了这样的冲突,如果要做出抉择,我们还必须愿意且能够放弃矛盾双方中的一个。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断然舍弃,这是因为我们的情感和信念是混乱不清的;或者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无法做到坦然放弃。

第四,要做出一个抉择,抉择者还需要有意愿和能力为此承担责任。这包括接纳错误决定所带来的风险,愿意承担后果而不责怪他人。抉择者应该这么想:“这是我的选择,是我自己的事。”抉择者还必须拥有强大的内在力量和独立性,而这正是今天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

尽管许多人身陷冲突之中,但冲突并没有得到承认,因此,我们常常用羡慕和嫉妒的眼光看待别人,觉得别人似乎一帆风顺、不受扰动。这种羡慕也许有点道理。那些人可能正是生活中的强者,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或者他们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平静,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冲突和决策对他们来说都已经不那么迫切。但是,外表也可能具有欺骗性。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冷漠、从众或投机取巧,我们所羡慕的那些人,并不能真正做到面对冲突,或者按照自己的信念去解决冲突,因此,他们只是随波逐流,做一棵墙头草而已。

有意识地体验冲突,尽管可能令人痛苦,但它也是一种无价的财富。我们越是勇于面对内心的冲突,越是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就越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更强的力量。只有愿意承受生活的打击,才可能成为命运的主宰。那种根植于内心愚钝的虚假平静,根本不值得羡慕。它只会让我们变得软弱,最终不堪一击。

如果冲突牵涉到生活的基本问题,那么面对和解决它们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只要我们准备好投入生活,就没有理由不去正视和解决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建立自己的信念。当我们认识到人生选择中各种因素的意义后,就会看到奋斗的目标,找到生活的方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