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冲突的根源

内心冲突的根源

冲突在神经症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然而,这些冲突并不容易被发现,部分是因为它们基本处于无意识层面,但更多是因为神经症患者想方设法否认它们的存在。那么,是什么迹象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存在这些冲突呢?

上一章所举的两个例子,其中有两个因素明显地表明了冲突的存在。一个因素是最终出现的症状,比如,案例一里的疲倦,案例二里的偷窃。每一种神经症症状实际上都指向一种潜在的冲突;也就是说,每一种症状差不多都是某种冲突的产物。在后文中,我们将会看到,那些未解决的冲突对人们有什么影响,看到它们如何使人陷入焦虑、抑郁、犹豫、迟钝、回避等状态。对这一因果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注意力从表面的紊乱转向它们的源头,尽管目前还不能揭示源头的确切性质。

另一个表明冲突存在的因素,乃是个人的矛盾。在案例一中,我们看到,当事人确信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没有采取任何反抗。在案例二中,一个非常看重友谊的人,却从朋友那里偷了钱。有时候,处于冲突中的当事人,能够意识到这种自相矛盾;但更多的时候,他对这种矛盾视而不见,即便任何一个局外人都觉得那是显而易见的。

自相矛盾的行为是冲突存在的一个显著标志,就像体温升高表明身体不适一样。再举几个常见的例子:一位姑娘非常想要嫁人,但又躲避向她求爱的男人;一位母亲溺爱她的孩子,却又经常忘记孩子的生日;一个人习惯对别人慷慨解囊,却对自己极其吝啬;一个人非常渴望独处,却又忍受不了孤独;一个人对别人宽容忍让,却对自己严厉苛刻。

与症状不同,自相矛盾的行为可以让我们尝试对冲突的本质做出假设。例如,重度的抑郁只能揭示这一事实,即一个人此时正身陷困境。但是,如果一个看起来很疼爱孩子的母亲却忘记了孩子的生日,那么我们就倾向于认为:这个母亲更关注的是她作为好母亲的形象,而不是孩子本身。我们甚至还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即她想成为一位好母亲的理想,与她无意识的施虐倾向是相冲突的,她有一种想要让孩子受挫折的无意识愿望。

有时候,冲突也会浮现到表面上,也就是说,被我们有意识地体验到。这似乎与我之前的结论——神经症冲突是无意识的——相矛盾。但事实上,浮现到表面的只是真实冲突的扭曲或变形。因此,尽管一个人经常采取逃避的策略,但当他发现自己必须做出重大选择时,就可能陷入有意识的冲突当中。他此刻无法做出决定:要不要结婚,与哪个女人结婚;选择这份职业,还是那份职业;是维持合作关系,还是解除合作关系。于是,他将承受巨大的折磨,在两极之间摇摆,完全无法做出任何决定。在痛苦的驱使下,他可能去求助心理分析师,期望分析师帮助自己理清这些问题。然而,他必将大失所望,因为他当下的冲突不过是内心冲突暗流涌动的表面泡沫。如果不沿着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追溯下去,不去认清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冲突,那么困扰他的问题不会得到解决。

在有些情况下,患者的内心冲突可能会外化,显现在他的意识层面,表现为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或者,当一个人发现他的愿望被看似毫无理由的恐惧和压抑所干扰时,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冲突有着更深的根源。

我们对一个人了解得越多,就越能认识到导致其症状、矛盾和表面冲突的冲突因素。而且,我们必须补充一点,由于矛盾的种类和数量繁多,整个画面将变得更加混乱。所以,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存在一种基本冲突,潜藏在所有这些特定的冲突之下,并导致了所有这些冲突?我们是否可以用不和谐的婚姻来比喻冲突的结构?例如,无休止地围绕朋友、孩子、财务、三餐、仆人而产生的无关紧要的分歧和争吵,其实都指向这段关系本身存在的基本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