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神经症的性格结构

与此同时,我仍在继续探索神经症背后的驱动力。我把强迫性冲动称为神经症倾向,并在下一本书中描述了10种相关倾向。这使我再次认识到,对神经症的性格结构的研究才是重点。当时,我把这种结构看作一个宏观世界,由许多微观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而每个微观世界的核心就是一种神经症倾向。这一神经症理论非常有实用价值。如果精神分析不再着重于我们当前的困扰与过去经历之间的关系,而是努力理解我们目前人格中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几乎不需要专家的帮助,我们也可以认识并改变自己。鉴于目前人们对心理治疗的迫切需求,但心理医生又实在太少,自我分析似乎有望满足这一需求。因为那本书主要讨论的是自我分析的可能性、局限性和方法,所以我把它命名为《自我分析》。

然而,我并不满足于描述个体的神经症倾向。虽然这些倾向本身得到了准确的描述,但我困惑不解的是: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罗列出来,是否显得有些零散孤立?我可以看出,个体对爱的神经质需求、强迫性的谦逊,以及对“伴侣”的需要,其实是属于一体的。但我当时未能理解的是,这些倾向整体代表了患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态度,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生活哲学。个体的这些倾向,其实就是我所总结的“亲近人”这一类型的核心。我还发现,对权力和名誉的强迫性渴求与神经质野心有着共同之处。它们大致构成了我所说的“对抗人”这一类型。不过,对赞美的需要及对完美的追求,尽管都具备神经症倾向的特征,并且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但似乎主要还是涉及患者与自己的关系。此外,对利用别人的需求(施虐倾向),似乎没有对爱或权力的需求那么基本,也没有后者那么广泛,它似乎来自某个更大的整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