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本书是为了推动精神分析的发展而写。它的创作基于我对患者和自我分析的经验总结。虽然本书提出的理论经过了长期发展,但直到我在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举办系列讲座,有些观点才最终成形。我的第一讲从技术层面展开,题目是“精神分析的技术问题”(1943)。第二讲在1944年以“人格的整合”为题开讲,包括了本书讨论的许多问题,其中一些主题,如“精神分析治疗中的人格整合”“有关回避的心理学”“施虐倾向的意义”,曾在纽约医学院和精神分析促进协会做过报告

我希望本书对读者有所帮助,特别是对那些打算发展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的分析师。我希望,他们不仅将这里提出的想法应用到患者身上,而且也将它们应用于自己身上。精神分析的发展并非一日之功,只有将我们自己和各种困难都包括进来,从中汲取经验,才能有所进步。如果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们的理论必然会变得枯燥,沦为教条。

然而,我相信任何一本书,只要不是只谈技术问题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就应该能使人获益,尤其是那些想要了解自我的人,没有放弃为自身成长而努力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逃脱现代文明的弊病,深陷本书所描述的内心冲突,需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帮助。尽管治疗严重的神经症属于专家的工作,但我仍然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解决自己内心的冲突。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患者们,与他们一起开展治疗工作,使我对神经症有了更好的理解。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事们,他们的关心和理解使我的工作受到莫大的鼓舞;我指的不仅是那些年长的同事,还有那些在研究所接受培训的年轻同事,他们的批判性意见使我备受启发。

此外,我还想感谢精神分析领域之外的三位朋友,他们以各自的方式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支持。第一位是阿尔文·约翰逊(Alvin Johnson)博士,他让我有机会在社会研究新学院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在当时,学界唯一所认可的分析理论和实践学派是经典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第二位要感谢的是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和人文学院院长克拉拉·迈耶尔(Clara Mayer)。长期以来,她对我的工作一直兴趣十足,并鼓励我分享心理分析工作中的任何发现,以供大家讨论。第三位是出版人诺顿(W.W.Norton)先生,他给我提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让我的作品有了很大改观。除了他们之外,我还要感谢米内特·库恩(Minette Kuhn),他使我能够更好地组织书中的材料,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卡伦·霍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