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启发演艺妙悟

三、画论启发演艺妙悟

站在电影摄制工作的最前线,银幕映现演员面容的大特写,处于影像叙事的中心位置,一举一动牵动观众的视线,电影明星势不可遏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注目,魅力四射不可抵挡。或许正因为此,明星演员没有多少余力来回顾自己的演艺。或者有所追述但又不是学美术出身,即便是研究对象曾经写过回忆录却又少有实现电影美术人意识自觉的。为此,可供分析的文本极少,有之则可举赵丹的自述文 字。

黄宗英指出,赵丹“他常以绘画和书法的原理及素养驾驭自己的戏。或奔或走,或举手,或投足,或顾盼,或向背,画意盎然,内秀其中。而他的画里呢,有他的戏,有他的喜怒哀乐,有他的毫不掩饰的疏狂豪放与敏锐细致,又矛盾又统一的性格”。[169]颇具启示性——赵丹谈表演艺术确实有不少画论交错其间。比如,他回忆洪深大刀阔斧、举重若轻的导演作风,“我们正感到这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不到侧重点,经他这么一点,一气呵成!这真像中国画,几条线,几笔一勾,行了!”[170]再如,他感叹王为一的表演:“看他的戏,就像我们去参观美术展览会,首先被一幅构图新颖,色彩鲜艳,线条轻盈而和谐的画吸引 住了。”[171]

当其将自己的表演经历上升为理论思考时,赵丹更加有意识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画论。“古人说:‘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理。’(沈宗骞)‘不得其神,则色动者形离,目挑者情沮。’(潘之恒)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起来,从形似上达神似,使形神兼备,即所谓‘不尚形似,乃形之不足,而务肖其神明也。’(方薰)”[172]所引三人,除潘之恒为清代戏曲评论家,其他二位都是清季诗书画并妙的雅士,并均撰有画论。在倡导“学习传统中的表现技法”时,赵丹赞赏“虚实相间”“浓淡有定致”“满中有空”“粗中有细”的中国画境界,他又引方薰言论为理论依据:“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173]可见他对古代画论的衷 情。

意境是赵丹心目中的艺术高标,他同样是联系画境意趣进行阐发:“思想感情是意境的基础,但思想感情不等于意境,意境比思想感情更高,经过了升华,由此产生艺术上的向往,这才有意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郑板桥画竹,风骨挺拔,把竹子人格化了,在构图、用笔、用墨方面,意象经营,固然精妙,最重要的是赋予何种姿态,何种意境。画中无诗,画非好画,诗中无画,诗非好诗,好的艺术作品总有它自己独特的意境,有意境,乃有魅力。”[174]赵丹向往“‘临场创作’‘即兴创作’或‘下意识动作’的产生,这种在艺术创造上出现的‘得心应手’的境界”,很自然让人联想到绘画创作。他紧接着详引郑板桥关于画竹的一段名言:“江馆清秋,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云云,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这正是赵丹推崇的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他自谦道:“我个人在艺术创作中很难获得这样的境界。”[175]

当然,以绘画阐说表演只是一种理论比附。赵丹也曾区分二者:“演员的创造,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创作,例如绘画艺术,画家是创作者,他的创作工具是笔、墨、颜料。创作手段或技法是:笔墨功夫以及构图等,而成品是图画。但演员的创造是根据我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分析、理解,这就是创造的开始,或者叫做由我来创造角色。通过我自己的身体器官,我的形体、声音和内部素质、思想、感情等(演员的创造工具),把我所想象的人物,通过舞台的或电影的表现手段和技法,创造出成品(是演员扮演的人物形象);一点也没离开过演员自身。”[176]但细看言论,总觉得赵丹的表演指导思维还是隐伏着画理,约略近似行为表演艺术者的绘画观。[177]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赵丹开始总结表演经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但其美术思维作用下的表演程式、理论模式其实在近代就大体定型。比如,他以“画面”指称“镜头”,注重镜头的构图,都是中国近代电影人的常谈[178];特别是以绘画思维阐发表演理论,分明带有他学习美术出身,后又以此推动演艺发展的浓重的个人色彩。因此,这些事后孳生的文字仍具有对其在近代银坛表演的艺术概括力。实际上,也幸亏有赵丹的这一系列论述,才为一个时代活跃在摄影机前的电影美术人传神写 照。

赵丹晚年息影,专注于书画创作,并评判自己“字比画好,画比戏好”[179],与社会对他的评价适正相反。如果抽掉历史情愫,多才多艺的赵丹如此自评的奥义在于:在艺术诸多门类中,抽象的往往凌驾于具象之上。无论如何,当年的瘦俏青年确实是凭着对美术的一点天分与爱好,经舞台跃向银坛,幸运而又不幸地升腾为照耀时代的演艺明星。而当其年华老去,英姿萎谢,岁月摧折下踽踽独行,一心只想重归书画的人生原点。两相照映,就合成一台演绎艺术征伐与精神还乡的人生好 戏。

【注释】

[1]这是赵丹1977年在井冈山遇到正为筹建革命纪念馆而进行创作的陆俨少谈艺所言,却也是其一生表演艺术与绘画因缘的高度概括。金宝山:《赵丹困境中找乐趣》,《钟山风雨》2005年第6期,第50页。

[2]《新人的家庭出版预告》,《电影杂志》第1卷第13号,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5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48页。

[3]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9页。

[4]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9页。

[5]周末报编辑部编:《明星轶事》,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页。

[6]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5—6页。

[7]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8]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总目录》第一辑(1906—1949),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印,第42、53页。

[9]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总目录》第一辑(1906—1949),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印,第79页。下文电影资料同此出处,不再一 一注出。

[10]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6页。

[11]《明星特刊》第18期(1926年12月28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0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93页。

[12]俪文生:《观〈良心复活〉后之我见》,《明星特刊》第18期(1926年12月28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0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64页。

[13]《挂名的夫妻职员表》,《明星特刊》第23期(1927年5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05页。

[14]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总目录》第一辑(1906—1949),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印,第101、115、174、196、200、201、209、212、252、259、261、262、265页。

[15]《联华画报》第2卷第4期(1933年7月23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17页。

[16]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总目录》第一辑(1906—1949),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印,第374、381—382、382页。

[17]《联华画报》第5卷第2期(1935年1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62页。

[18]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7卷第12期(1936年6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1页

[19]顾梦鹤:《忆田汉同志在〈南国社〉的电影创作》,《电影艺术》1980年第4期,第56—57页。

[20]《影人小史·顾梦鹤》,《青青电影》第4年第14期(1939年7月4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56页。

[21]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14页。

[22]陈同艺、谭宝全:《一位有追求的电影艺术家——记著名电影导演吴永刚》,陈同艺编:《影事春秋》第二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23]吴永刚:《我的探索和追求》,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页。

[24]王人美口述:《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解波整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25]吴永刚:《我的探索和追求》,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178—180页。

[26]吴永刚:《我的探索和追求》,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182—183页。

[27]王人美口述:《我的成名与不幸——王人美回忆录》,解波整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78页。

[28]陈同艺:《影事春秋》第2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29]周廷诚主编:《电影100年(1895—1995)》,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年版,第87—88页。

[30]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31]钦鸿:《赵丹、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综合年表(1915—1937)》,《南通师范学院党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第40页。

[32]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8页。

[33]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9页。

[34]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0页。

[35]李镇:《王为一访谈录》,《当代电影》2009年第2期,第98—100页。

[36]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页。

[37]徐文明:《徐韬革命文艺与悲壮人生》,《电影艺术》2009年第1期。

[38]李作仁编:《玉田古今名人录》,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198页。

[39]陶令昌、金义端:《陶金——舞台银幕五十秋》,香港:开益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7页。

[40]陶白莉、陈健:《陶金影剧生涯五十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9页。

[41]倪武林:《李英从影史略》,《青青电影》第4年第35期(1939年11月28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02页。

[42]筱芳:《“电工”厂里会见蓝马记》,《电影话剧》第12期(1948年8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5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02页。

[43]跃发、春雨:《中国影星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01—302页。

[44]马思帆:《〈希望在人间〉观后随感》,《影剧天地》第9期(1949年4月10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6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36页。

[45]张瑞芳:《岁月有情——张瑞芳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页。

[46]施俊:《车中访问:虞静子能画能唱能演戏》,《电影》第2期(1946年2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4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74页。

[47]可人:《李浣青奋斗八年》,《电影话剧》第17期(1948年11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5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48]聂耳全集编辑委员会编:《聂耳全集·下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版,第51—52页。

[49]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4页。

[50]伯龙:《代表东方男性美的高战友非与呐喊民族主义的王次龙》,《北洋画报》1933年10月3日,转引自徐文明:《王次龙:多面影人的电影生涯及民族主义电影创作》,《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第47页。

[51]莫洛:《陨落的星辰:十二年来中国死难文化工作者》,上海:人间书屋1949年版,第2页。

[52]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电影总目录》第一辑(1906—1949),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1960年印,第157、185—186、207、240、250、253页。

[53]陆洁:《陆君若岩》,《电影杂志》第1卷5、6期合刊(1925年),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页。

[54]《中国银坛上的四个坏蛋》,《青青电影》第1卷第10期(1934年12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12—113页。

[55]严次平:《在金焰住的亭子间里》,《青青电影》第4年第40期(1940年1月2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26—327页。

[56][韩]朴圭媛:《寻找我的外公——中国电影皇帝金焰》,朴松鹤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98页。

[57]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0页。

[58]《明星月报》第2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09页。

[59]洪宇:《记徐莘园》,《明星月报》第2卷第4期(1934年11月[当为12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22页。

[60]徐莘园还为吴村住处的资料室题写大字:“善学者,使人继其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160—161、353页。

[61]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488页。

[62]谢添口述:《谢添口述》,谢钢整理、刘澍编撰,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版,第131—134、47—49页。

[63]《艺声》第4期(1935年8月),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0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页。

[64]严次平:《刘继群先生从影成功史》,《青青电影》第4年第34期(1939年11月2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66页。

[65]《黎莉莉在这里作速写——〈国风〉》,《联华画报》第5卷第5期(1935年3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59页。

[66]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6卷第3期(1935年8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87页。

[67]《联华画报》第1卷第23期(1933年6月4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页。

[68]《陈燕燕详述从影往事》,《电声》第8年第33期(1939年8月4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94页。

[69]景志:《吴茵长夜谈》,《青青电影》第19年第13期(1951年7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0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35页。

[70]《许曼丽画岳枫的漫像》,《时代电影》第2年2月号(1937年1月2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0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0页。

[71]《新华公司新片〈红楼梦〉中的三个女角》,《青青电影》复刊后第2期(1937年4月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64页。

[72]《严月娴畅谈十六年间的演戏过程》,《大众影讯》第1卷第8期(1940年8月3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2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

[73]《周璇严华离婚详记》,《艺声:电影与音乐》第2期(1935年7月),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0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1页。

[74]易健庵:《对云裳女士过去的回忆》,《青青电影》第4年第28期(1939年10月10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75]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5卷第9期(1935年5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页。

[76]黄尧:《最听我话的小娟儿》,《新华画报》第1年第2号(1936年7月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1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2、53页。

[77]阿逊:《黎铿速写》,《联华画报》第7卷第10期(1936年5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0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15页。

[78]黎铿画:《大出丧的速写》,《青青电影》第3年第6期(1937年6月2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239页。

[79]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02页。

[80]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5卷第9期(1935年5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10页。

[81]《听到 见到 想到 写到》,《电影杂志》第14期(1948年4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5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2页。

[82]蔡洪声:《蔡楚生生平与创作年表》,《当代电影》2004年第4期,第35页。

[83]《蔡楚生一生奋斗史》,《青青电影》第5年第40期(1940年11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页。

[84]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6卷第6期(1935年9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79页。

[85]鹄陶:《我所知的蔡楚生》,《联华画报》第3卷第5期(1934年1月28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26页。

[86]蔡楚生:《蔡楚生文集》第2卷,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92页。

[87]《蔡楚生的书法》,《联华画报》第6卷第1期(1935年7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33页。

[88]《旧事重提》,《电声》第9年第14期(1940年5月3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61页。

[89]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6卷第3期(1935年8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84页。

[90]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6卷第3期(1935年8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85页。

[91]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6卷第3期(1935年8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86页。

[92]梦湖:《这就是……孙瑜》,《联华画报》第3卷第3期(1934年1月14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19页。

[93]《联华画报》第6卷第1期(1935年7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33页。

[94]老赵:《从影日历》,《联华画报》第6卷第6期(1935年9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79页。

[95]云卿:《血花泪影观映记》,《影戏生活》第1卷第43期(1931年11月7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40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48页。

[96]《吴村自叙》,《联华画报》第3卷第7期(1934年2月1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34页。

[97]《李萍倩》,《青青电影》第4年第10期(1939年6月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5页。

[98]《每周情报》,《联华画报》第2卷第11期(1933年9月10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45页。

[99]《你知道吗?》,《联华画报》第2卷第23期(1933年12月3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94页。

[100]《导演吴村住宅富丽,李红居室女宿舍风》,《青青电影》第4年第28期(1939年10月10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4页。

[101]吴村:《集美之云:周碧初油画风景观感》,《青青电影》第5年第11期(1940年3月19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90页。

[102]吴村:《从影十年》,《青青电影》第5年第40期(1940年11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

[103]世勋:《悔不当初导演顾孝觉》,《影戏春秋》第10期,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91页。

[104]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6页。

[105]严次平:《郑小秋》,《青青电影》第4年第8期(1939年5月23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0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60、264—265页。

[106]郑逸梅:《谈糖美人》,《电影月报》第10期(1929年5月1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0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页。

[107]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108]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109]《联华画报》第3卷第8期(1934年2月2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110]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6—7页。

[111]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3页。

[112]谷剑尘:《化装术》,《电影月报》第5期(1928年8月10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2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页。

[113]《新银星》第2卷第5期(1928年12月),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1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18页。

[114]红华:《谈〈情欲宝鉴〉》,《电影月报》第10、11期合刊(1929年9月1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115]谭志远:《胡蝶大闹六朝居》,《明星月报》第1卷第2期(1933年6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8页。

[116]《联华画报》第3卷第21期(1934年5月27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90页。

[117]龚稼农:《龚稼农从影回忆录》上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99页。

[118]曹恺元:《化装在银幕艺术上的地位》,《电影杂志》第1卷第7号,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97页。

[119]宫林:《中国电影美术史》,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120]余千里:《化装术的玄秘》,《影戏杂志》第1卷第11、12号(1931年4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44页。

[121]陆洁:《陆君若岩》,《电影杂志》第1卷5、6期合刊(1925年),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55页。

[122]徐耻痕编:《中国影戏大观》,上海:合作出版社1927年版,第9页。

[123]《千面人郎却乃Lon Chaney遗影》,《影戏生活》第1卷第18期(1931年5月1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75页。

[124]《古董的剪刀漫画》(术初设计),《影戏生活》第1卷第1期(1930年12月2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39页。《东方郎却乃马徐维邦之本来面目》,《影戏生活》第1卷第4期(1931年1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00页。

[125]潘眠薪:《上海一妇人小评》,《明星特刊》第4期,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32页。

[126]《联华画报》第3卷第8期(1934年2月2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127]《联华画报》第3卷第18期(1934年5月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77页。

[128]马徐维邦:《性格描写》,《联华画报》第5卷第3期(1935年2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01页。

[129]《青青电影》第3年第9期(1938年1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35页。

[130]《评〈乡愁〉》,《电声》第4卷第27期(1935年7月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52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48页。

[131]《明星新片》,《青青电影》第2卷第1期,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54页。

[132]《扮一行,像一行》,《明星月报》第2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4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08页。

[133]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22—123页。

[134]赵铭彝:《从一张褪色的照片说起——回忆辛汉文同志》,《戏剧报》1984年第3期,第60页。

[135]《银坛观感录》,《联华画报》第7卷第12期(1936年6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45页。

[136]剑云、昔醉:《银幕上的动作》,《明星特刊》第16期,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12页。

[137]旅冈:《电影的化装》,《联华画报》第8卷第3期(1936年12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63页。

[138]徐剑虹:《珠粉玉屑》,《影戏春秋》第9期,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75页。

[139]红华:《谈〈情欲宝鉴〉》,《电影月报》第10、11期合刊(1929年9月1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140]孙敬:《有声电影剧本〈香江歌女〉》,《青青电影》第4年第13期(1939年6月27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页。

[141]孙敬:《有声电影剧本〈香江歌女〉》,《青青电影》第4年第14期(1939年7月4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76页。

[142]朱金楼、袁志煌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6页。

[143]朱金楼、袁志煌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144]朱金楼、袁志煌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63页。

[145]朱金楼、袁志煌编:《刘海粟艺术文选》,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9页。

[146]严次平:《赵丹成功史》,《青青电影》第3年第9期(1938年1月1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346—347页。

[147]刘帼君编:《中外影视表演艺术走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47页。

[148]丁万籁天、章泯译:《电影表演基础》,上海:正中书局1935年版,第7页。

[149]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06页。

[150]张瑞芳:《岁月有情——张瑞芳回忆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

[151]刘诗兵:《中国电影表演百年史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7—52页。

[152]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153]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154]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0页。

[155]洪钤编:《洪深文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65页。

[156]陈醉云:《影戏演中的修养——在民新影戏专门学校讲演之辞》,《明星特刊》第17期(1926年11月8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99—300页。

[157]郑君里:《再论演技》,《联华画报》第6卷第4期(1935年8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7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1页。

[158]程季华主编:《夏衍电影文集》第1卷,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版,第552—554页。

[159]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家协会编:《百年司徒慧敏——司徒慧敏诞辰百年图文纪念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版,第252、254页。

[160]枯柏:《赵丹的印象和言行》,《青青电影》第10期(1934年12月16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138页。

[161]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51页。

[162]《青青电影》第3年第7期(1937年7月10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89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54页。

[163]吴茵:《回首忆当年》,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94页。

[164]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页。

[165]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76页。

[166]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30页。

[167]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101、105页。

[168]李唐:《演员须知》,《影戏生活》第1卷第18期(1931年5月15日),上海图书馆编:《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第36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版,第296页。

[169]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

[170]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8—39页。

[171]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

[172]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66页。

[173]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69页。

[174]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73页。

[175]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99页。

[176]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22页。

[177]王晓新:《浅谈绘画与行为表演艺术》,《大众文艺》2014年第8期,第77页。

[178]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71、241页。

[179]赵丹:《地狱天堂索艺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