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卡通人的成才模式
身为美术人才,万氏兄弟“触电”后另辟新途的卡通之路,并非个案,而是中国早期卡通人才的成长模式。略早于万氏或与其同时期的杨左匋、黄文农、秦立凡等人,也都是源发于美术兴趣,凭借自身画功,钻研试制卡通片,拿出标志性作品,从而在中国动画史上确立各自的地位。相较之下,不擅绘画,但因曾在美国留学工作而熟稔卡通片制作流程的梅雪俦,倒是其中的另类。不过,梅氏的特殊经历之于我们认识中国动画片发展历程中的欧美影响因素不失为一种提示。
据晚近研究,杨左匋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动画专家。出生于吴江同里大户人家的他,自幼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底子包括书画基础。他到上海学的虽是理工科,但对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钟爱有加,才华很早就得以展现。毕业后返回故乡,1919年与颜文樑等在苏州组织“美术画赛会”,并与北大画法研究会联合举办了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美术展览。[37]20年代初又到上海谋求发展,受聘于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为图画设计师,与胡伯翔、丁悚、张光宇等画家共事。该公司影戏部(B.A.T.Motion Picture Dept)附设滑稽影片画部,“主其事者杨左匋君,专绘长片滑稽画,兼各种美术字画等。滑稽片多种,已在各戏院开映,如《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等”[38]。
据当时报道,杨氏至少绘制了两部卡通片。“最近卡尔登及维多利亚所用之《暂停》滑稽猫片,即系杨君近作。”“名画家杨左匋君,年来为英美烟公司绘制活动滑稽画片,历来各埠映演,备受观众欢迎。能于幕上绘成种种人物,使之自动,一如真人。近又新制影片一出,名《过年》,内容颇新颖可噱。……闻杨君言,滑稽画片之手续,虽繁而极饶兴趣,但以机械太复杂,故此种人才在欧美亦不多,每出以千尺计,至少需绘图万余幅,方能互相联络,演成各种动作,故一片之成,动辄费数月之久,始克摄毕。”
当时还报道影院放映“杨左匋君之速写滑稽画,先绘一吴佩孚,次绘张作霖,寥寥数笔,形容毕肖。初因长城横贯于中,互相仇视,继因吸香烟遂相和好。此片一望而知为某公司之广告,惟此种广告,确为中国所仅见,闻绘滑稽画影片之画家,在影片界素占重要位置云。”该片如果不是实录杨氏创作过程,而是逐格拍摄其所绘滑稽画片而成,则分明是又一卡通片。
尽管《暂停》,以及吴、张和好的香烟广告是否就是逐格拍摄的卡通片尚存争议,但是当年关于《过年》的报道明记杨左匋介绍“滑稽画片之手续”,其中提到“绘图万余幅”,“互相联络”,“动辄费数月之久,始克摄毕”,完全切中卡通片的关键。更具意味的是,1924年8月杨氏赴美留学,此后定居美国,以CY YOUNG之名,参与美国卡通片的制作,包括《白雪公主》这样轰动世界的彩色卡通长片。杨左匋如此人生走向,很能说明他对卡通片的迷恋,以及对欧美卡通技术的向往。有资料显示,英美烟草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正是拟人化的卡通片,由英国摄影师威廉·詹森摄制。如此就不排除杨左匋向其求教,从而尽快领会掌握摄制卡通片经验的可能,这大概成就了杨氏卡通人生的起始。[39]
《申报》有关“活动钢笔画影片”《狗请客》的报道,使另一位中国早期动画拓荒者黄文农浮出水面。特别是以下一则足证该卡通片已经完成:“月之十日,偕友往中华影片公司参观,先由杜君寿祺引导观览各部,继开映新片《狗请客》。该片为画家黄文农君胥主编,费时四月始告竣,全片长千余尺,映演时间约半句钟。情节殊甚发噱,动作异常敏捷。片中有真人物二,一为女郎,一为小贩,以真人与画片并摄,更觉有趣。……该片只有三本,租与影戏院,取价甚微,现又赶制一片,将来两片同时出租,庶不致亏本。”
黄文农,上海松江县人,与丰子恺同期创作漫画并闻名于世。[40]黄文农与李允臣、沈延哲合组中国画片公司(理应就是中华影片公司)。李是电影编剧,沈擅电影摄影。绘制活动钢笔卡通片《狗请客》后,黄文农又投入卡通片《西游记》(Way Down West)的绘制工作中去。终因缺乏稳定的财力支撑,复遇五卅运动爆发,黄文农激于爱国热忱,毅然放弃制作周期过长、无补于当世的卡通片,转而投笔从戎。[41]
秦立凡,曾为英美烟草公司绘制“滑稽片二三本”,后进大中华百合公司担任美术顾问,参与该公司布景、字幕、特刊编辑等工作。据报道,“秦君精于术,尤具戏剧学识,沉于卡通一道,垂数年之久”,1926年底绘制完成“国产电影滑稽画片”《球人》。翌年6月,《球人》附同《美人计》在夏令佩克影院放映两日夜,颇受欢迎。在该片中,秦立凡“与其所绘之小丑,得同时献身银幕,表现各种剧情”。
秦立凡及其《球人》所以在国内声名有限,可能是因为该片拷贝放映权卖给了南洋英荷属地,以致“为本埠尚无机会开映”。虽最终得以面世,但估计公映时间极短,以致近10年后有人认为“《球人》就因成绩不佳,并未正式公映”[42]。《球人》之后,秦立凡又绘制另一新片,“名《爱丽丝沧游奇境记》”[43],或疑是与迪斯尼合作的《爱丽丝喜剧系列》[44]。
中国早期卡通人的成才之路,彰显了美术人在全新领域的艰辛与努力。他们使绘画动起来的追求可谓是一往而情深,其百折不挠终获成功的钻研精神尤其令人钦佩。在他们之前,卡通人才尚不由电影学校来培养,制作单位的内部培训也是未得所闻。卡通技术壁垒以及资金问题,必须由他们各自想方设法加以攻克。中间确实是借到了一些外力,但是如果没有中国美术人自身的积极进取,一切都无从谈 起。
经过这一批先行者的拓荒,中国卡通人才队伍状况大为改观,卡通工作团队开始建立起来,师徒相授、内部培训渐次展开。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电影播音教育专修科、金陵大学理学院电影播音专修科等学校,开展卡通教育活动,创设卡通课程。1937年春,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师戴公亮,与孙师毅、杨霁明等人协同推出16毫米卡通短片《五十六年痛史》,成为那一时期较为完善的学院作品。在全民族抗战时期,卡通人才的培训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45]但就是这样,美术人独力钻研卡通片的经历还在重演,如钱家骏、董筱鼎等。[46]他们的执着进取,体现了美术人对活动画片的迷恋,以及无穷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