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家骏在动画片领域的崛起
作为动画理念自觉的标杆性人物,钱家骏在动画片领域的成才历程,堪为入行电影界的美术工作者自我成就与积极努力的代表。钱家骏,1916年11月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同里,原名钱云林。1932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高中艺术师范科,学习油画和中西绘画理论,始用“钱家骏”之名。[96]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的求学经历,对钱家骏的动画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根源在于该校创办者颜文樑校长具有超前的实用美术教育理念,他的助手杨左匋又是中国早期动画片的开拓者[97],钱家骏日后从事动画片工作似在此可找到“草蛇灰线”般的伏笔。事实上,钱家骏同班同学日后也是如此回忆:“这位年轻画家(引者注:指钱家骏),在学生时期对动画电影即发生兴趣。”[98]
1935年毕业之际,在颜文樑校长的推荐下,钱家骏考入励志社美术股,从事美术工作。励志社以蒋介石为社长,为国民政府首脑及官员提供相关服务,自然非同小可。两年后,全民族抗战爆发,钱随机关至武汉,绘制幻灯片连环画,宣传抗战。1938年底,迁至重庆。[99]该机构对于钱家骏后来制作卡通片提供了必要的支撑。
这时期,钱家骏一直在潜心研制卡通片。诚如范敬祥所言,“钱家骏在学校时就喜欢对透视学、色彩学发‘异论’,并喜爱数学、物理、化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后来他就使用这些绘画加技术来对付动画,像科学家解剖麻雀一般,把问题揭开,而逐个予以解决的”。“当时励志社上下都知道美术股的小钱,在搞什么‘卡通’,认为这是很难实现的幻想。”直到1939年夏初,钱家骏研制卡通片成功,这才堵住非议、赢得支持。[100]钱家骏将此事系于1939年5月,对当年同事的回忆则总体友好:
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励志社美术股的一些青年美术工作者,为配合大后方的抗日宣传工作,绘制各种宣传画和幻灯画稿,拟作动画影片(那时称卡通片)。先由我在白纸上绘制成48张动画,内容是“一个日本兵在蹒跚行走”(经循环拍摄),由该社摄影股拍摄成几秒钟的一段电影底片,放映出来的动作清晰可见,且能体现设计要求。
此事引起励志社领导的重视,遂“决定由美术股绘制动画片”,并指定钱家骏主持此事,同时委托中央信托局在香港购买化学明片(赛璐珞片)。片子买到后,《农家乐》动画片的绘制工作于8月上马,边试验边绘制,苏州美专同学范敬祥、杨祖述为重要帮手。后来参加者有金右昌、袁宪志、万昊等人。[101]
励志社美术股30余人中,苏州美专毕业生占了近一半,1935年班的学生多达8人,这些人更是支持钱家骏的中坚力量(除了上举范、杨、金、万外,另还有孙葆昌、毕颐生、蒋懋琳)。而钱家骏负责编导,一切设计包括造型、画面、背景,以及大部分原画皆集于一身,克服了诸多困难。摄影则由中电指定摄影师王乐天承担。创作团队前后“共画了八千多张画面,拍成一千二百余尺样片”,再加增删,“最后剪辑成七百八十尺”,费时一年零三个月[102],于1940年10月宣告完成[103]。
《农家乐》的摄制完成,标志着与万氏卡通并不相交的另一支卡通人才队伍,以钱家骏为代表的苏州美专派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