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感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当年给予的读博机会,回顾读博3年间完成学业的整个过程,从研究策展到聚焦上海美专与电影,再将论题范围扩展为中国近代电影与美术的关联研究,多承复旦大学杨光辉先生、王烨女士,以及上海档案馆石磊先生的鼎力支持,由此得以通览近代中国电影的成批资料,这也成就了本书稍堪自傲的研究资料基础。

导师陈燮君教授以自身博涉文史且游于艺的文博研究、管理兼创作的丰富经历,谆谆教诲我在学术上不落俗套、开辟新途。尽管工作异常繁忙,陈老师还是抽出宝贵时间给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从选题确定到试写、完成初稿与修改全过程,他不仅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总体纲要把握,还帮助我理清篇章结构,提升学理思路,即使是行文表述方面也给予了精到的指点,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谨向陈导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还要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的陈意强教授、陈平教授、潘耀昌教授、王洪义教授、张海平教授、胡江教授、熊月之研究员、潘耀昌教授、王锡荣教授、周斌教授、毛建波教授、朱国荣教授、潘力教授、潘耀昌教授、胡江教授,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又惠我建设性的意见。我的家人始终是我的坚强后盾,父母亲、我的先生尽可能为我免去后顾之忧,儿子也听话懂事,增添我努力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所有关心我、支持我和帮助我的老师、朋友、同学、同事和亲人们,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与深深的祝福。

近年我重拾了绘画的爱好,有限的业余时间,不可能有过多的追求。然而,偶见以前旧作,仍为当时付出的辛劳努力而感叹,且自认研究成果并不过时,故而敝帚自珍,略加增删修改,承蒙学林出版社许苏宜编辑不弃,愿意助推付梓印行。电影与美术,是一个有趣味有意义且可以继续深研的课题,期望此浅尝辄止之作有益于后来者。

2022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