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念的起源
一、“文化”概念的起源
众所周知,“文化”这个词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也因此成为一个极其复杂、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从辞源学上来看,无论是东方的“文化”还是西方的“culture”,莫不如此。
1.中国传统中“文化”概念的内涵
(1)“文”的含义。
在中国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概念强调的是后天、社会的教化对人的精神的塑造。“文”的本意是各色交错的纹理。诸如《易传·系辞下》里的记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里的“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等等,都是这个道理。“交错的纹理”在随后的语言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引申含义,最终形成了今天意义上的“文”的含义。这其中的逻辑是:纹理的交错最终指向人们的精神境界,导出了“美”等各种人类精神层面的含义。
既然交错相杂曰“文”,那么除了自然形成的“文”以外,人工也可以制造各种交错相杂的“文”,这种人工的“文”就逐步发展成为各种象征符号。这些符号一方面蕴含着一种形式上美感的可能,另一方面因为它可以诉诸人们的感觉,可以直指人们的精神世界,因而具有超越感性享受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换言之,“文”首先是作为装饰满足人的感官愉悦的,这就是郑玄所说的“文犹美也,善也”。同时,“文”也有其更为深刻的含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以文为美”的理念常见于仰韶、半坡等原始文化遗址中。这些遗址出土的文物,往往带有生动的雕刻纹理,洋溢着一种鲜明的人类文化精神。李泽厚先生从仰韶和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纹样中看出了这样的气质:“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神秘和紧张,而是生动、活泼、纯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机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5]所以,“文”虽然只是一种形式,却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个“意味”就体现在它和人们内心的精神气质的连接中。
于是,在汉语语言系统中,“文”最终发展成为了人的“气质”、“修养”、“德行”之意,这与人的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即古汉语当中的“质”、“实”是完全相对的。所以,《论语》有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在这里所指的是一种优雅的个人修养。《礼记·乐记》里也有云:“礼减而进,以进为文”,还有《尚书》里的“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这些“文”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2)“化”的含义。
至于“化”,在汉语系统中它是“生成”的意思。《庄子》里有“化而为鸟,其名曰鹏”的表达,《易传》里有“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说法。从中我们得知,“化”指的是事物性质的改变[6]。那么,“文”与“化”的结合,即“文化”的含义就很好理解了,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比如教育,将人的精神气质往“文”的方向引导,使人们具备相应的德行修养,即变得有文化。所以,自西汉以来,“文”与“化”结合成为一个整词以后,就拥有了教化的含义,比如“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亡诗》)等等。这里的文化显然是与未经教化的质朴、自然相对的,也就是说,经过“文化”熏陶和教化的人将会脱离自然甚至野蛮的状态,成为文明的人。
所以,中国传统语境中文化的含义就是通过教化的手段使人们的生活能力和精神世界获得提升,进而脱离野蛮和落后的状态,达到比较文明的层次和高度。
2.西方传统中“文化”概念的内涵
当代社会语境中的“文化”含义,其实更多的是脱胎于西方的“文化”即“culture”的概念。
英语中的“culture”,原始意义是“耕作”,换言之,这是人力对自然作物生长实施管理的结果。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引申,由对自然的耕作演化成对人的心智和头脑的耕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文化概念从一开始就包含了中国的文化概念中“教化”的含义,就像弗朗西斯·培根的那个精妙比喻,文化是“心智的栽培与施肥”。英国哲学家伊格尔顿对此做了更深一步的精辟分析。他认为,文化的本质在于它蕴含着一种与人之间的矛盾,因为文化“暗示了人造物与天然物、我们对世界所做的与世界对我们所做的事情之间的一种辩证法”[7]。文化如果是一种“培养”,那么这种“培养”就是外在于人的东西对人的原始本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刚出生的时候,心智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当他变得愈来愈有文化以后,也就意味他的精神世界被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外在的东西。“如果文化的原始意义是耕作,那么它既暗示着规范,又暗示着自然生长。文化是我们改变的东西,但是被改变的材料拥有自己独立的存在,这又给予了它类似于自然之反面的东西。”[8]文化的特性显现出一种双重的指向:一方面,它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人的、尤其是人的精神的自主性的结果,我们无论谈及何种文化,其背后都张扬着人的创造力,必须有“人”的因素进入,文化才有可能形成;另一方面,一种文化一旦被创建出来,它就会相对独立,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反过来会对人形成冲击和影响。因此,“文化”这个概念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可以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都可以称之为“文化”。这其实就是英国人类学教授E·B·泰勒关于文化的那个著名概念:
“文化或文明,按它的人种学广义来看,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具有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人类各个社会中的文化状况,就其能被按一般原则加以调研而言,是研究人类思想与行动的规律的适当主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