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的雅俗之辨

第六章 电视文化的雅俗之辨

本章我们将对电视文化做伦理意义上的判断,即电视文化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善的还是恶的。因为自电视诞生以来,电视文化就长期背负着“俗”的名声,有时还被认为是“恶俗”。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早在1944年电视还没有开始在世界上普及的时候就判断,电视将严重伤害人们的审美趣味,它会使得深刻而丰富的审美活动变得单一和贫乏。后来,诸多学者延续了阿多诺对电视的这一批评,最终得出一种观点:电视文化不但是一种没有品位的文化,还是一种“坏”的文化,是应当加以拒绝的文化。这种批评尤其来自精英文化阶层,他们对电视文化一直持有一种强烈的否定态度。这种态度在某些历史传统积淀丰厚的国家甚至成为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尽管电视的收视率依旧很高,但有时候即便是看电视的观众也认为电视是一个“俗”的玩意,是一些为文化精英们所不屑的文本[1]

但情感的好恶不能替代道理的判断,理解电视文化也是如此,即便对它进行价值判断,也应该建立在一个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而不能仅仅站在某个阶层或者群体、阶级、乃至个人的立场来判断,这样将有失公允。“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对一类人有害的东西,也许会对另外的人有所帮助甚至有益。因此,对于那些说电视文化“坏”的人,我们应当将其置入相应的背景当中进行分析,看他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电视“坏”的,反之亦然。在这样的思辨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够更客观地揭示出电视文化“雅”与“俗”的本质,进而更清晰地显示出电视文化的伦理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