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 电视文化和意识形态
本章我们要揭示电视媒体在社会中发挥自身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即通过形成电视意识形态有力地影响人与社会。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方式,那是基于一个宏大的社会背景,这就是“当代社会文化的电视化”。当代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各个要素,都有可能通过电视来表达,各种观念、思想、态度乃至欲望等等的传达都可以通过电视机构的中介来完成。
首先,电视媒体具有涵盖一切社会文化层面的功能。第一,电视是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政府的各项政策、法令、法规等都要通过电视传达到社会中去,主流的意识形态观念也随之在社会中传播;第二,电视是普通百姓日常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在市井新闻、电视剧尤其是娱乐节目中体现出的平民视角和大众意识形态,迎合了电视观众价值观念的取向;第三,电视媒体也是精英文化一直试图占领的地盘。总之,从社会文化的构成来看,无论是大众的、精英的还是主流的,电视都有可能传达他们的思想观念,进而在不同层次的观众群落中发挥作用。当代社会文化,若想逃离自身的电视化倾向,是绝对不可能的。
其次,电视媒体的媒介材料声音、画面,在传递各种文化要素的时候,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作用,即直观性。人们无论感知哪一类文化,最终都要落实到情感层面上:无论是赞同执政党的某一项施政纲领,还是认为某一部电视剧好看,抑或是觉得某一条新闻对自己有用,或者是觉得某一个专家学者在电视上发表的看法很有道理,这些东西的落实最终都需要情感上的肯定。英国思想家特里·伊格尔顿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精辟的见解:一切意识形态落实到最后都是所谓的“美学意识形态”。他论述道:“如果政治秩序不致力于‘活生生的’最易触之的层面、不致力于属于一个社会的肉体的感性的生活所有一切中的最有形的领域,它怎么可能繁荣呢……”“理性必须找到直接深入感觉世界的方式,但理性这样做时又必须不危及自身的绝对力量……”“维系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最根本的力量将会是习惯、虔诚、情感和爱”[1]。而电视在形成所谓的“美学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很多时候,观众会因为欣赏一个节目主持人的外形进而相信他说的话,喜欢一首歌曲的旋律进而喜欢唱这首歌的歌手。所以,用电视来进行所谓的意识形态的诉求,可以直接打动人们的感性层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意识形态就是一种美学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中最有力量的意识形态之一。
基于上述原因,电视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当代社会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收看电视虽然是一种家庭化的行为,但是它又有着充分的社会意义,考量这种意义,我们就必须从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