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一、电视的诞生和发展

如前所述,电视媒介的诞生同样是人类不断拓展自身传播能力的产物。而且,电视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传播有一个巨大的突破,就是将“图像”进行“即时传播”。而在电视诞生之前,这两者,即“图像”和“即时传播”是分离的。电影和摄影可以进行图像传播,但无法远距离同步;电报和广播可以克服空间障碍进行远距离同步传播,但它们只能传递声音或文字信息,无法传递图像。将人类社会的现实情境更加完整、全面地即时传播出去,是电视首先做到的。

1.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技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早在1850年,英国科学家巴克韦尔就发明了一个能够传送书面图形的电传系统,尽管还很不完善,但它奠定了日后电视技术发展的基础和方向。随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对这项技术做了孜孜不倦的探索。电视技术的真正成熟是在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科技大国都开始对电视技术进行攻关。比如,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菲洛·法恩沃斯,他用了13年时间,耗资100万美元,于1927年申请了电视专利。到30年代,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和法国都开始了电视节目的试验播出。但是,有两个因素造成了电视没能在当时取得更大的发展。首先,30年代席卷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萧条,使得电视机这一新型的信息工具无法在社会上大规模普及。一方面,因为电视机的价格比较昂贵,普通百姓难以问津;另一方面,大萧条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大量的人背井离乡,而电视这种需要家庭化情境的信息装置在当时也就难有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美价廉并且可以随身携带的广播在30年代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次,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电视的发展。比如,1941年,美国卷入了太平洋战争,电视的发展立刻停顿下来。因为当时电子方面的实验与研究已经全部转向了为战争服务。虽然在战争期间,美国依然有6家电视台在播出节目,但是,只有非常少数的上流社会的人士才能消费得起这种时髦的媒体。英国的情况非常类似,不列颠之战开始以后,整个英国关于民用品的电子研究基本全部停顿,而转入战时体制,电视的研究自然被中止。英国从1939年9月1日至1946年6月6日,电视广播完全中断,率先播出电视的英国广播公司变成了英国情报署的一个下属机构。

电视媒体真正意义上的扩张是在“二战”结束以后,这反映在世界大型电视机构的成立和成熟上。

在美国,电视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1948年,那一年两家实力雄厚的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开始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电视中,它们成立了自己的电视网,创建新栏目,并且开始对广播媒体进行资源掠夺。当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全国广播公司的广播明星进行了一场著名的掠夺,使他们脱离了全国广播公司,而与新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签约,从广播明星变成了电视明星。英国广播公司于1946年6月恢复了电视的播出,但头几年电视节目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戏剧、舞曲等娱乐节目。发生突变的是1955年,那一年,英国独立广播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依靠广告收入和销售节目来经营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此前,围绕着是否建立一个商业的广播公司而与公共机构型的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竞争,英国全国展开了一场为期3年的漫长论争。持肯定观点的一方从电视事业的发展、舆论的公开和民主、言论自由以及经济发展的角度大力支持独立广播公司的建立;而反对的一方主要从公众的利益、电视节目的品位、电视和商业结合后的立场等方面反对建立独立广播公司。直到1954年,议会最后投票通过了《电视法案》,允许独立广播公司的建立,这场论争才最终停止。独立广播公司的建立使得英国电视界进入“双头垄断”——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广播公司共同竞争的时期。之所以有这些大型电视机构的诞生和成熟,是因为一些商业巨子和政府意识到电视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而得到快速增长,进而在商业利益、政治宣传以及社会整合方面会发挥巨大作用,因此给予了电视高度的重视。比如在1948年秋,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意识到电视频道将是一个有限的资源,于是冻结了批准新建立电视台的计划,把全国电视台的数量限制在124个以内,并且开始规范彩色电视系统,分配教育电视频率。

世界电视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进行了一轮新的扩张。这种扩张的动力同样来自技术,即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普及。这两者的出现刷新了电视文化的图景。

卫星电视的出现是出于改善电视传播技术的考虑。因为电视信号的微波传送在陆地上是以直线进行的,每遇高山峻岭和摩天大楼,电波遇到屏障便会损失,节目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再者,由于地球的椭圆形与电波的直线传送,人们只得建立众多的微波中继转播站(或在地下铺设电缆),而其中任何转播站(或地下电缆)发生故障,都将影响线路的畅通。为了克服这些局限,1945年,英国工程师克拉克发表了题为《太空转播站》的论文,首先提出利用卫星转播电视微波的大胆设想。从1957年开始,前苏联和美国纷纷将自己的通讯卫星发射到太空里去,使得克拉克的构想有了实施的可能。1958年,美国实验通讯卫星成功,并首次将卫星用于通讯传播,预示卫星电视即将出现。1962年7月11日,美国利用“电星一号”通讯卫星,首次将电视节目传送到巴黎、伦敦两地的接收站,再由接收站转播到当地居民家中,获得成功,并用同样的方式将欧洲播送的节目传送到美国,解决了远距离电视传播需要花费巨资兴建中继站的问题。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卫星传播电视图像,实现了电视的洲际转播。1963年,美国发射“转播一号”通讯卫星,并于同年11月22日将肯尼迪总统被刺的实况传送到日本与欧洲。从1963年到1964年,美国又发射了3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辛克姆”一号、二号、三号。1969年7月19日至21日,美国通过地球同步卫星向全世界各地的电视台现场直播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实况,再次获得巨大成功,有47个国家和地区的7亿观众观看了这次转播,充分显示出卫星电视传播的巨大能力。美国之后,前苏联于1965年4月发射了“闪电一号”通讯卫星,承担全苏境内及东欧国家之间的电视转播。1967年,前苏联正式建立卫星电视网,并同欧洲电视网联播。到20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先后发射通讯卫星。卫星电视的出现使得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理论真正得到了实现。

电缆电视即有线电视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电视传播的技术问题,因为电缆电视不受地形、建筑物或电波的干扰,图像清晰;另一方面,它大大扩充了电视传播的资源,通过电缆可以传播更多套数的电视节目,不像无线电视那样受到频道资源的限制。所以,自有线电视技术成熟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电缆电视开办“收费电视”,可使人们收看更多频道的、自己所喜爱的电视节目。电视的信息容量被大大扩张了,电视文化也就变得更加丰富。

2.电视节目的发展和电视社会影响力的形成

伴随着电视机数量的激增和观众收看电视时间的增长,电视节目的发展成为必然。电视媒体一方面从传统媒介借鉴各种信息形式,将其发展成不同种类的电视栏目。比如,从广播节目中借鉴新闻、谈话节目、肥皂剧等等形式,形成了电视新闻栏目、电视谈话节目和电视肥皂剧[28],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节目形态,如电视综艺节目、电视游戏节目等等。电视用流动的画面给了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电视可以把现场真实的场景带给观众,在电视剧中,演员可以通过表演给观众带来真切的感受……相对于报纸和广播,电视信息最大的特征就是其直观性——一切尽在眼前,给予观众的就是那个活生生的现实。这种画面传播的直观性,形成了电视传播最大的魅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各种电视形态逐渐成熟的时期,世界一批王牌的电视栏目纷纷在当时涌现出来。比如美国广播公司的杂志性电视新闻栏目《今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48小时》,风靡全美的电视肥皂剧《我爱露茜》等等。凭借着这些电视节目形式,电视的力量从两方面深深地渗入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来:一方面,电视几乎见证了自50年代以来人类所有的重大事件,从越南战争到“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从柏林墙的倒塌到两次海湾战争,从奥运会到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可以说,有历史的地方就有电视摄像机的踪影,在很多情况下,“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演变成“今天的电视就是明天的历史”;另一方面,电视用电视剧、综艺节目、脱口秀等节目形态虚构了一个色彩纷呈的电子图像的世界,这个世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追求,它在给人们带来日常消遣和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于是,实力雄厚的电视事业和引人入胜的电视节目导致了电视社会影响力的形成。对电视节目与日俱增的兴趣使人们购买电视机的热情不断攀升,从1948年至1952年,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数目从17200台猛增到17000万台。1953年,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数有3000万户,1960年达到4600万户,90%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而在欧洲,到20世纪50年代末,家庭中也基本普及了电视机。在电视机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人们看电视的行为也逐渐普及,到1960年,平均每个美国人在电视机前消磨的时间大概是4小时,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娱乐休闲活动[29]。电视,开始在各个层面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电视媒体的发展有两个层次:一是物质层次,这个层次体现在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上;二是精神和理念层次,这个层次体现在电视传播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电视媒体对人类社会的不断深入渗透中。这两个层次的发展共同促成了电视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