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画组合的魔术

二、声画组合的魔术

声音在影视传播的过程中也具有前述的两种作用,它既可以表征某一种具体的客观事物,也可以煽动人们的情绪,只不过声音在发挥这两种作用的时候,都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传播符号体系而存在的,而是同画面系统一起诉诸人们的听觉。观众真正感知到的是声画组合的魅力。

声画组合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声画合一,一种是声画对位。

所谓声画合一,就是说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分两种情况,一是画面中出现的人和事物就是声音的发声体,如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主播出镜口播新闻:画面是播音员的形象,声音是她说出的语言;二是声音在具体地阐释画面中的事物、情景。比如画面出现一幢房子,而声音就具体说明这个房子的相关情况,这种声画组合方式可以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和可信度,具有鲜明的纪实功能,因此在电视新闻、纪录片当中被普遍使用,在电视剧等故事性的影视文本中,它主要用于表现情节的推进和基本人物、场景的介绍和展示。

所谓声画对位[57],是指画面与声音各有自己的内容并列推进发展。它们按照彼此不同的逻辑、规律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超越单独的画面或声音所能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如画面是当下古战场的场景,声音却是金戈铁马的战争音响,这样两厢结合——现代的时空(画面)和古代的时空(声音)交错糅杂在一起,就营造出一种怀古凭吊的氛围和情绪。这种效果是单纯的画面和声音达不到的。

这两种声画组合方式的背后都有着特定的观众接受的心理因素,它也表征出声画在影视传播中的魅力所在。

首先,声画合一将影视信息表达得更为真实和完整,更加符合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和感觉。观其形,闻其声,是人类习惯的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画面尽管有感性、直观的特点,但是它同时也有多义性,同样的一幅或者一组画面,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多种解释。比如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我们既能说是好朋友在谈心,也能说是一对坏人在耍阴谋诡计。只有听到了他们谈话的具体内容,才能真正明白这种聊天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样的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和步履匆匆的人群,我们可以理解成现代社会的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也可以理解成都市化对人形成的内在心理压力不断加大,都市逻辑对人的“异化”不断加深,这全凭画外音的解说。所以,声音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明确。

其次,声音可以营造另一个时空,可以大大扩展人们的认知范围。在影视叙事的过程中,声音可以让时空颠倒、交错、重叠,给观众带来更为复杂的心理感受。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反映到我们脑海里的其实有两类图像:一类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图景;另一类是我们根据现实当中的图景和声音在自己的脑海里联想出来的图景。就像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阐释的电影视觉文化一样,他认为“画面的统一性和时间上的同一性(同期性)并不是自动产生的,观众必须要运用联想、感觉的综合和想象,而这些正是观众所必须要具备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觉文化”。可见,观众的联想和想象也是构成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并不是同一事物,有的时候听到某一声音,声源却在视觉以外;有的时候听到一种声音,尽管声源就在眼前,人们却往往对它视而不见,因为这个声音让他联想起那些不在眼前的、甚至是过去的画面。最典型的就是面对着音响设备听音乐,眼睛虽然看到的是设备,但脑海里浮现的却是由音乐所激发出来的画面。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电视文化的符号除了拥有这种本身的魅力以外,它还依附电波具有一种传播的力量。麦克卢汉说,媒介使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他在这里所说的媒介主要是指电视。电视信号的传播依靠的是每秒30万公里的电波,这样电视的声画信号几乎能够同步地传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只要这个地方有电视接收终端。通过电视,人们认知世界的范围陡然扩大,真正是“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同时,画面的纪实效果使得我们能够与相隔遥远的人和事情虚拟地同处一个空间中,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现场直播节目中,由于事件发展结果的不可确定性,“当事人”、“现场的电视媒体工作者”和“观众”都被电视电波纳入了一个同一的变动空间中,对未来事件发展结果的期待构成了这一电视节目最激动人心的兴奋点。

也许我们现在可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看电影、电视?因为画面同时辅以一定的声音、语言,就会以一种感性直观的力量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更准确地说是视觉和听觉,这种感官享受的背后孕育着人类对知、情、意三大领域把握的欲望。通过影视信息,我们既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现象的外形轮廓,也能认识它的本质属性(总体性);通过对画面和声音的感悟,我们还可以获得情感的震撼和宣泄,最终获得一种伦理意义上的价值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中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想达成的目标,都可以通过观看电影和电视曲折地实现,而观看是那么容易的一种行为,就像美国哲学家弗罗姆评价电视时所说的那样,“我一按电钮,这个新的现实就出现了。我几乎成了创造者的上帝”。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种创世纪的冲动,尽管创出来的这个世纪仅仅是一个虚拟的、符号的世纪,但是看电视毕竟让我们曲折地满足了这样一种冲动。这种满足感就是电视文化魅力的心理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