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化对媒介俗文化的批评
三、雅文化对媒介俗文化的批评
毫无疑问,雅文化对俗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雅文化对俗文化的批评却是从现代社会开始的。因为在古典时期,“雅”与“俗”两种范式的文化彼此并不相干,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作用。可是,当进入了现代社会以后,尤其是俗文化凭借着大众传媒普及到社会中去而变成了所谓的大众文化,而雅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有限的时候,雅文化的圈子对俗文化开始了一种强烈的批评。这种批评主要是来自雅文化阶层对俗文化的浅薄乃至堕落的担忧,同时也有雅文化面对俗文化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的不安,因为这种影响力有可能导致雅文化在大众层面彻底失语。
在西方,当俗文化凭借现代大众传媒的力量正式成为大众文化以后,知识精英阶层就开始了对它的文化批判。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无疑要属法兰克福学派[12]各位思想家的批判,他们的观点对于批判电视文化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法兰克福学派对俗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俗文化是一种同质性的文化,它把所有的人整合得千篇一律,成为所谓的“单面人”,也就是缺乏反思能力、只拥有同一性思考的人。
俗文化,比如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提供给受众的是娱乐和消遣,这是俗文化诉诸人们情感的唯一的方向,因此所有的俗文化其实都是一种类型的文化,它鼓励人们很轻松地获得享受,“电影一开始,观众就会对它的结局如何、谁会获得奖励、谁会受到惩罚或者谁会被遗忘等一清二楚。在轻音乐(通俗音乐)中,训练有素的听众一听到那首风行一时的歌曲的前几个音符,就能够猜测到随之而来的会是什么旋律,而当这些旋律如期出现时,他会感到无比地惬意和满足”,同样,电视剧该怎么编,剧中人物的命运如何,性格该如何,这些都要迎合观众的心理期待,而不能和观众的心理相矛盾,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娱乐消遣的心理满足。正如马尔库塞说的那样:“这些产品(大众文化的作品)向消费者灌输某些思想并操纵他们的行为;它们提倡一种不受其虚伪影响的虚伪意识……这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比以前的生活方式要好得多的生活方式,而且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对质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单面的思想和行为模式。”[13]也就是说,通俗文化让人们成为了所谓的“单面人”,千篇一律的人,这种人最大的特点是只在大众文化所提供的框架里去思考,只是顺应着大众文化的逻辑和价值方向去获得精神享受,不会产生任何逆大众文化的想法,更不要说什么批判的观念。马尔库塞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阴谋,是为了“防止更根本的欲望的形成”[14]。这种根本欲望就是反思社会的不合理性,进而追求根本解放的欲望。就像在电视广告中塑造了消费意识形态,我们看到了大量的关于商品消费的神话,主流的电视话语总是在告诉你,购买并消费这些产品你就能得到幸福的生活。那么,观众就只会考虑如何去挣钱以购买这些产品,而不去考虑自己的这种消费欲望是否合理,尤其不去考虑自己挣钱的方式是否合理,更不会去考虑自己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否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人其实是丧失了自己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俗文化其实是一种“肯定的文化”,它不鼓励人们超出现存的范围去思考,人们如果沉溺于俗文化中就会变得“顺从一致”(conformity),顺从社会现有的逻辑的安排和统治,在娱乐消遣中,人们愚蠢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于是,通俗文化通过幻觉减轻人们生存的痛苦,从而使得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环境变得可以忍受,但这种文化对于大众来说只是一个谎言而已。
(2)俗文化过于浅薄,它消解了高雅文化的内涵,从而使人们变得浅薄。
文化精英们是不太相信大众的审美感受力的,“在他们看来,绝大多数人又笨又懒,浅薄可笑,一味地沉迷于感官享乐中,因此无法欣赏艺术,更不可能把民族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5]。法兰克福的知识分子们也是这样,他们不相信大众仅仅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就能够理解并接受高雅文化,他们只能接受通俗文化,而通俗文化是低档次的、浅薄的文化。
关于俗文化的浅薄,本雅明的观点很有说服力,他是从艺术的领域切入对雅和俗的文化进行分析的。在他的眼里,所谓的俗艺术就是“机械复制”的艺术,是广播、电影、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的艺术。古典艺术不是机械复制出来的,而是手工制作出来的,如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而大众艺术的作品是机械复制出来的,如《蒙娜丽莎》的招贴画。我们要看《蒙娜丽莎》的原作,就必须去罗浮宫观赏;而这幅作品的招贴画却可以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罗浮宫的《蒙娜丽莎》原作是“雅”的,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达·芬奇当时的创作情境,还是这幅文本本身,抑或是观赏它的人在现场的观赏氛围,这种独一无二性带来了这幅绘画的“灵韵”;而《蒙娜丽莎》的各种机械复制的招贴画是俗的,因为它们不具备所谓的独一无二性,我们在车站、码头、家里的客厅甚至大街小巷各个地方都能欣赏到它,那么,我们就不会以一种高雅的艺术眼光来看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通俗的生活的眼光。按照本雅明的逻辑,一种艺术或者文化,只要它被传媒大规模地传播了,它就缺乏那种独一无二性,必然会变成俗文化了。
可见,雅俗文化的划分首先是基于“雅文化”的文化预设,即雅文化关于自己的定位:雅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是大众传媒无力承载的、独一无二的、激发人主动思考而非被动享受的文化,它强调人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个性的张扬,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毫无个性的平面化接受,认同这样的文化,人才活得有价值,而俗文化在这些方面恰恰与雅文化完全相反。所以,雅文化对俗文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它蔑视俗文化的品味和各种表现。此外,雅文化的这种优越感还来自另外一个文化预设,即雅文化的拥有者——知识精英们认为,所有的人,包括大众都应当和他们自己一样,追求那种高雅文化的品位,这是一种更美好的且是唯一的精神世界的追求,除此以外的精神文化的追求都是低俗的乃至堕落的。所以,雅文化对俗文化才有着严厉的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文化霸权,它根源于文化精英们自认为自己掌握真理以后的自信和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