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各个国家(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特点来看
英国—选择发展钢结构的道路,新建项目中钢结构占70%。英国在发展钢结构过程中,英钢联起到了关键作用。
德国—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民主德国是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工业化水平达到90%,多采用多层大板式装配住宅(图1-20)。
法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道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体系,绝大多数为预制混凝土;基本实现了构造体系、尺寸模数化,构件标准化。
丹麦—产业化发达,产业链完整,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强制要求设计模数化;预制构件产业发达;结构、门窗、厨卫等配件标准化;装配式大板、箱式模块等结构体系较多。
瑞典—木结构建筑较多。装配式木结构及其产业链完整且发达,发展历史上百年,涵盖低层、多层甚至高层,90%的房屋为木结构建筑。
美国—多元化发展,预应力预制构件应用广,全装配式建筑比较多。多层的停车场大部分都是全装配式建筑;建材产品和部品部件种类齐全;构件通用化水平高,基本实现商品化供应;部品部件品质有明确的年限保证。
加拿大—混凝土装配化率高;类似美国,构件通用性高;大城市多为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小镇多为钢或钢-木结构;抗震设防烈度6度以下地区,基本采用全预制混凝土结构(含高层)。
此处,简要介绍加拿大蒙特利尔著名的装配式盒子建筑(图1-21、图1-22),该建筑建成于1967年,是为了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建造的专门为了展示建筑工业化成就的示范项目。盒子建筑的设计师是莫谢·萨夫迪。他用354个盒子组成了包括商店等公共设施的综合性居住区,名为“Habitat 67”(67号栖息地)。该建筑既保持了建筑的艺术本质,又不失艺术的个性化特征。盒子建筑是工业化的成果,但又不是呆板的千篇一律的形象,是建筑面向未来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图1-20 民主德国的大板住宅

图1-21 加拿大蒙特利尔盒子建筑

图1-22 盒子建筑在施工吊装中
日本—多高层集合住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工厂化水平高,装修、保温、门窗等基本实现了集成化设计和安装;同时,政府通过立法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实行装配混凝土减震隔震技术。
新加坡—政府作用显著,无地震,剪力墙为主:新加坡约80%的住宅由政府建造,20年快速建设;组屋项目强制装配化,装配率70%;大部分为塔式或板式混凝土多高层建筑;装配式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政府提供的租住房建设。
中国香港—住宅以内浇外挂为主: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公屋中试行预制楼梯和内墙板;目前基本实现了集成门窗、装饰的预制外墙板;装配式建筑体系仍不完善,运营管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