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灌浆作业质量?
灌浆作业是灌浆套筒连接方式的核心作业(见图5-6),如果灌浆料的选用不符合要求、灌浆料的搅拌不符合要求、灌浆作业未灌满等都会埋下结构安全的重大隐患。

图5-6 套筒灌浆作业原理图
为确保灌浆作业质量,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经过验证的钢筋套筒和灌浆料配套产品。
(2)灌浆作业人员是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应严格按技术操作要求执行。
(3)操作施工时,应做好灌浆作业的视频资料,质量检验人员或旁站监理应进行全程施工质量检查,能提供可追溯的全过程灌浆质量检测记录。
(4)检验批验收时,如对套筒灌浆连接接头质量有疑问,可委托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进行非破损检测;当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时,可采取加热保温措施,使结构构件灌浆套筒内的温度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有可靠经验时,也可采用低温灌浆料。
(5)对于灌浆的时机,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未给出明确规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灌浆作业目前有两种情况,随层灌浆和隔层灌浆。随层灌浆是竖向构件安装完毕后,构件除自身重量不受其他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完成灌浆。隔层灌浆是竖向构件安装完毕后,下一层甚至两层的拼装都结束后再进行灌浆。由于竖向构件安装后,只靠垫片在底部对其进行点支撑,靠斜支撑阻止其倾覆,灌浆前整个结构尚未形成整体,如果未灌浆就进行本层混凝土的浇筑或上一层结构的施工,施工荷载会对本层构件产生较大扰动导致尺寸偏差,甚至产生失稳的风险。因此,建议随层灌浆。但是,如果施工工序安排不紧凑就有可能对施工进度有较大影响,导致延长工期。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追求进度,会采用隔层甚至隔多层灌浆,风险性很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建议采用优化工序,严格流水作业的方式保证进度,而不应当冒险隔层灌浆。
(6)灌浆过程控制
1)安装前应对构件安装基础面进行处理,并对构件伸出钢筋进行检查与调整以符合安装条件。
2)构件吊装就位、调整、固定时应注意灌浆套筒内腔是否有异物。安装时,下方构件伸出的连接钢筋均应插入上方预制构件的连接套筒内(底部套筒孔可用镜子观察,见图5-7),然后放下构件。如有不能插入的钢筋,应该重新起吊构件,调整钢筋后再放下构件(严禁切筋)。
3)水平缝联通腔须分仓时,宜采用干硬性坐浆料进行分仓,且一般单仓长度不超过1m,分仓隔墙宽度宜为3~5cm。
4)使用专用封缝料(坐浆料)配合专用封堵工具对接缝周圈进行密封,如图5-8和图5-9所示。

图5-7 用镜子辅助插筋对位

图5-8 自制封堵工具
5)灌浆料的制备过程应严格遵循工艺要求,每批灌浆料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流动度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见图5-10)。

图5-9 人工封堵

图5-10 灌浆料流动度检测
6)正式灌浆时(见图5-6),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用灌浆泵(枪)从接头下方的灌浆孔处向套筒内压力灌浆。
②灌浆浆料要在自加水搅拌开始20~30min内灌完,全过程不宜压力过大(不超过0.8MPa)。
③同一仓只能在一个灌浆孔灌浆,不能同时从两个以上孔灌浆。
④同一仓应连续灌浆,不宜中途停顿。如中途停顿,再次灌浆时,应保证已灌入的浆料有足够的流动性,还需要将已经封堵的出浆孔打开,待灌浆料再次流出后逐个封堵出浆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