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商的难题和困惑
目前,积极主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开发商非常少,绝大多数开发商对于装配式建筑是消极和被动的,存在的难题与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1)开发商普遍对装配式建筑是陌生的。
中国的现浇建造技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项目的方案设计、生产制作、采购运输、施工安装等各个环节,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开发商从熟悉的现浇建筑领域,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装配式建筑领域,自然而然会有抵触和畏难的情绪。
解决办法:开发商应清楚了解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形势,组织公司内部各部门进行系统培训,普及装配式建筑的国家和地方标准,培训各专业装配式建筑人才,快速形成一套完整的装配式建筑标准工艺流程。
2)可供选择的各项资源比较少。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成熟、可供开发商选择的各项资源,从方案设计、生产制作、采购运输、施工安装,到装配式的专业人员,均严重不足。以工程技术较为先进成熟的沈阳为例,开发商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时同样会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何况是其他城市。在装配式技术不成熟的前提下,资源的匮乏将会让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遭遇更大的难题。
解决办法:开发商在市场资源匮乏时,应准备多项预案,若出现问题可以有替代品。同时可以与一些较为成熟的工厂合作解决构件工艺问题,协助和推动市场完成资源的基础配置。
3)成本的提升。
对于以盈利为核心目的的开发商来说,成本的提升是难以接受的。目前,尤其在一些低房价地区,中国开发商的利润本身就不够丰厚。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由于政策的不清晰,导致开发商不得不承担额外的成本增加,成本的居高不下让众多开发商对装配式建筑望而却步。
解决办法;开发商应综合考虑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探索性价比高的实现形式,通过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对市场需求的迎合来平衡成本的提升。
4)技术体系有待完善。
各地在探索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和实践应用时,提出了多种的技术体系方案,但大部分还是在试点探索阶段,成熟的、便于规模推广的技术体系方案还很少。中国的高层建筑大量使用的剪力墙体系,在实现装配式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技术上距离完善也还有较大的距离,结构体系的效能难以发挥。
解决办法:中国的开发商急需总结探索出成熟可靠的技术体系,作为全国各地试点项目选择的参考依据。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引起行业重视,供研究机构解决。
5)监管机制不匹配。
当前的建设行业管理机制已不适应或滞后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有些监管办法甚至阻碍了工程建设进度和效率的提升;而有些工程项目的关键环节却出现监管真空,造成新的质量安全隐患,必须加快探索新型的建设管理部门的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