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的意义

1)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的意义

装配式建筑的特性特别强调各个环节、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性,BIM的应用会为装配式设计、制作和安装带来很大的便利,避免或减少碰撞、遗漏现象。

建筑工程项目之所以常常出现“错漏碰缺”和“设计变更”,出现不协调,就是因为工程项目各专业各环节信息零碎化,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无法整合和共享,各专业各环节缺少一种共同的交互平台,造成信息封闭和传递失误。现浇混凝土工程出现问题还可以在现场解决,装配式工程构件是预制的,一旦到现场才发现问题,木已成舟,来不及补救,会造成很大的损失。BIM技术可以改变这一局面。由于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个专业之间,设计、制作和安装之间,共享同一模型信息,检查和解决各专业、各环节存在的冲突就变得更加直观和容易。例如,在装配式建筑实际设计中,通过整合建筑、结构、水暖、电气、消防、弱电各专业模型和设计、制作、运输、施工各环节模型,可查出构件与设备、管线等的碰撞点,每处碰撞点均有三维图形显示,碰撞位置、碰撞管线和设备名称都会在具体位置有清晰显示。

例如:某预制构件与消防喷淋管线的碰撞。通过该碰撞信息,在深化预制构件时,就可在具体位置(相对尺寸和标高)标出该预制构件的预留孔洞的尺寸,这样深化设计后生产的预制构件运到现场就可吊装成型,而不需要再在预制构件上进行开洞。

如果一个装配式项目存在大量的类似于以上这种碰撞,而单纯靠技术人员的空间想象能力去发现这些碰撞,势必会造成遗漏,如果在施工时才发现,则需返工、修改、开洞,延误工期,无端增加成本。BIM技术可以综合建筑、结构、安装各专业间信息进行检测,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最急迫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1)利用BIM进行建筑、结构、装饰、水暖电设备各专业间的信息检测,实现设计协同,避免碰撞和疏漏,避免形成专业间的信息孤岛。

2)利用BIM进行设计、构件制作、构件运输、构件安装的信息监测,实现各环节的衔接与互动,避免制作、运输和安装的问题出现,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

3)利用BIM优化拆分设计,使得装配式构件在满足建筑结构要求的同时,便于制作、运输与安装;各个专业连续性(包括埋设物)的中断及其连接节点都被充分考虑和精心设计。

4)利用BIM进行复杂连接部位和节点的三维可视的技术交底。

5)利用BIM进行模具设计,使模具能保证构件形状准确和尺寸精度;保证出筋、预埋件、预留孔没有遗漏,定位准确;便于组模、拆模;实现成本优化。

6)利用BIM进行装配式工程组织,使构件制作、运输与施工各个环节无缝衔接,实现动态调整。

7)利用BIM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包括起重机布置、吊装方案、后浇筑混凝土施工、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衔接。

8)利用BIM进行整个装配式工程的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