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气缸套镗磨注意事项
(1)配缸间隙不是越小越好 有些维修人员误认为活塞与气缸的配缸间隙越小越好。其理由是:配缸间隙小,不易泄漏,密封好;汽车每行驶1万km气缸孔将磨损0.01mm,镗缸小些即等于延长气缸的使用寿命,甚至在镗磨气缸时选配零配合间隙。
发动机维修时,为确保恢复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正确选配活塞组件十分重要。由于气缸、活塞、活塞销和活塞环在发动机中的工作位置、运动状态等各不相同,材质也不一样,各零件间的配合关系及要求也比较复杂。在发动机制造厂里,为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发动机活塞组“四大配套件”气缸、活塞、活塞销和活塞环一般都是按实际尺寸分组,并采用同组尺寸的组件进行装配的,以保证活塞与气缸合适的配缸间隙。
发动机的活塞和活塞环是在气缸中作往复运动,属典型的滑动摩擦,且因为气缸套与活塞摩擦副的膨胀系数相差很大,所以,为保证其正常的运动状态,必须注意活塞组“四大配套件”装配后相关的、相互依赖的、又可能相互影响的尺寸关系。这些装配关系,虽然好像都是独立的,但在总体设计时,所有的零件都要考虑其装配关系而确定其合理的装配尺寸,构成统一的尺寸链。如对某一零件尺寸的变动或超过其公差范围,将破坏其装配尺寸链,从而影响整机装配质量、修车质量和整机的技术水平。
(2)盲目以活塞裙部为检验基准 镗磨气缸是根据购买的新活塞编号对应各缸孔进行的。所以,在维修发动机、选购活塞组件时,必须对活塞组“四大配套件”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测量,否则,有的甚至无法装配,即使装配了,也难以保证其装配质量。如配件市场的活塞质量难以保证,有的活塞裙部尺寸偏小,如不加检测就以其为基准,镗磨后的气缸直径就达不到原厂的技术要求(过小),装配后容易产生“拉缸”故障。
(3)盲目更换新气缸套 发动机修理时,一般应根据气缸磨损情况,选择好加大的尺寸,并根据加大活塞,镗磨气缸,更换相应加大尺寸的活塞环,这样既能满足发动机的技术要求,又节约维修费用。但有些镗磨气缸专业店,为了多出售气缸套来赚取更高的利润,不根据发动机的具体结构特点,不采用加大气缸套尺寸的修理工艺,而采用更换气缸套恢复气缸的标准尺寸,这样盲目的更换新气缸套不仅增加维修时间和费用,而且还给用户增加了经济负担。
(4)表面粗糙度越小越好 气缸套表面精加工对拉缸影响特别大,过去发动机修理、镗磨气缸时,有的要求缸壁表面呈镜面状。但使用中,此类镜面状的缸壁,难以保持油膜,且不利于磨合,容易产生拉缸故障。这是由于精珩磨促使气缸套表面石墨脱落,破坏了石墨的贮油性和自润滑性,而且精珩磨不利于初期磨合,这两者综合的结果是容易导致拉缸。
气缸套采用平台网纹珩磨工艺,由于平台网纹的沟槽增强了储油能力,减少了油膜中断的几率;由于珩磨保证了气缸套的形位尺寸公差,改善了气缸套内表面的油膜分布,加快了磨合过程,从而减少了拉缸几率。另外,采用激光珩磨工艺,粗珩、激光交差网纹、精珩也能减少拉缸几率,而且有更好的耐磨性。需要指出的是汽油机气缸套表面粗糙度值Ra应比柴油机的小些。另外,镶嵌薄壁气缸套要在镶嵌后进行一次珩磨,以减少装配后的气缸套变形。
(5)忽视基准导致偏缸 镗磨加工时,一般是以气缸体底座作为加工基准面,但由于碰撞或其他原因,常常会导致基准失准。另外,没有做好清洁和基准的定位工作,也容易造成基准歪斜,气缸圆度和圆柱度超差以及偏缸都会导致活塞环工作状态不好,引起密封性能下降,易产生对口、窜气、窜油等。
产生偏缸的主要原因是镗磨气缸时定位不准。另外,气缸体变形或者当镗磨气缸或加工曲轴主轴承孔时,定位不准,镗磨气缸后,气缸中心孔与曲轴主轴承座孔中心线垂直度超差;曲轴变形、扭曲、严重磨损或磨削曲轴时超差;气缸体变形导致气缸中心线、主轴颈及缸体曲轴轴承孔中心线、连杆轴颈中心线、活塞销孔中心线的垂直度或平行度超差时,都会引起偏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