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 油嘴头的修复工艺过程
1.修前检查
(1)清洗拆卸 可用专用拆卸工具拆卸。
(2)检查分类 检查清洗过的油针及油嘴头体。油嘴头体端面和喷油孔周围碎裂形成凸起,油嘴头体端头上有裂纹、边缘金属崩落或压陷,油针弯曲、裂纹或折损;油嘴头体和油针工作表面上有锈蚀处(经修复不能去除的);油嘴头有过热发蓝的痕迹,均不能修复。其余油嘴头为待修复件。
2.油针的修复
油针的修复,即油针的研磨。
(1)清洁 清洗、清除积炭,去除油污和铁锈。
(2)分组 将可修复的油针按未磨损直径尺寸差0.005mm分组。
(3)研磨油针密封锥面 将油针装在机床上,用天然磨石或细砂条研磨。机床转速为3000r/min。研磨后表面不得有划痕和无光泽的斑点。应边研磨边检查。
(4)研磨油针端面 可在研磨平台上研磨。开始时用M7研磨膏,然后用M3研磨膏,最后把油针插入油嘴头内进行研磨。研磨后的表面应呈镜面,没有划痕。
(5)研磨销钉及反锥体 采用粒度为150~200目/in(25.4mm),直径为150mm的成形砂轮,转速为3400r/min,油针转速为1200r/min。研磨后表面粗糙度应达到要求。
(6)清洗后与油嘴头互研 互研时涂一薄层M1研磨膏。研磨后应检查销钉与喷孔的配合情况,应达到标准零件要求。
(7)细研与精研油针导向面 在油针表面涂一薄层M7氧化铝研磨膏(精研用M3),用研磨套研磨,主轴转速为250~500r/min,研磨套双行程数为30~40次/min。精研后,油针导向面应呈镜面,没有无光泽的斑点和前道工序留下的加工痕迹。圆度和圆柱度偏差<0.005mm。
(8)分组 经检查合格后,按照直径差0.002mm分组。
3.油嘴头体的修复
(1)利用研磨套研磨内孔
1)清洗、清除积炭。
2)分组按油嘴头体内孔直径差分组,同一油嘴头体内孔直径差不得大于0.005mm。
3)细研将芯杆固定在机床上,再装上研磨套,调节研磨套的尺寸与油嘴头体导向孔内径相适应,将油嘴头装在夹套内进行研磨。机床主轴转速250~500r/min。油嘴头双行程数30~40次/min。细研用M7氧化铝研磨膏,精研用M3氧化铝研磨膏。研磨后内孔表面应呈镜面,圆度偏差<0.003mm,圆柱度偏差<0.001mm。研后按内孔直径尺寸差0.002mm分组。
(2)研磨油嘴头体密封锥面 其方法和要求同上。做一研磨杆,研磨前涂一薄层研磨膏在研杆锥面上,然后进行研磨。
4.油嘴头的修复
(1)清洗 操作同前。
(2)插配 将分组的油针和油嘴头体进行插配。油针进入油嘴头体内的长度不小于本身长度的1/8时,即可插配成副。
(3)互研
1)把油针固定在机床上,在油针导向面上涂一薄层M1氧化铬研磨膏。机床主轴转速为250~500r/min,油嘴头体在往复移动时,应转动一个角度并轻敲密封锥面。当油嘴头体全长进入油针后,应立即停止研磨,将油嘴头体和油针用柴油清洗干净。
2)将M1研磨膏涂在油针密封锥面上,研磨密封锥面。
(4)插配研磨 把互研后不合格的油嘴头进行插配研磨。将两个油嘴头的油针换插,如果能互相插入即可试验。如果一个插入有紧度(约3/4以上),另一个较松,就把有紧度的油针导向面涂上少许机油和氧化铬研磨膏与油嘴头体进行互研,一直到油针在体内活动无阻,即可清洗试验。
(5)严密性检查和喷油试验
1)严密性的检查。将喷油嘴装在油嘴试验器上,油路畅通后,用手柄均匀缓慢地压油,同时松开喷油嘴上压力调节螺母,拧入调整螺钉,调整喷射压力至25MPa,停止压油。急压手柄时,油嘴头端面在喷油前后不应有滴油现象。当油压从20MPa降到18MPa时,所需时间应为9~20s。
2)开始喷油压力的检查。将喷油嘴装在试验器上,用手柄均匀缓慢地压油,观察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是否达到喷油嘴标准喷油压力。调整喷油压力时,可拧动压力调整螺钉,拧入时喷油压力增加,拧出时则减少。调整后应用锁紧螺母将调整螺钉锁住。
3)喷射质量检查。将喷油嘴装在油嘴试验器上,在规定压力下用手柄以10次/min的速度压油,喷出的燃油应成雾状,并均匀地分布于油流的横断面上,在油流内不得有眼晴看得见的油珠,喷射应干脆并有清脆的“唧唧”声。
4)喷射锥角的检查。在距喷油器正下方150~200mm处放置一张白纸,喷油后,根据喷射在白纸上的油迹直径与喷射距离检验喷油器的喷雾锥角是否正常。
5)分组包装。经检查试验合格后,按严密性相近分组,分组后用过滤柴油清洗,再用防潮用具包装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