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研磨方法
研磨工艺对修复质量关系很大,研磨设备虽然简单,但研磨工艺操作不严,就很难达到修复质量的要求,因此,在研磨时正确掌握研磨工艺是很必要的。
(1)研磨膏的使用
1)研磨膏要按零件研磨要求进行选用。粗研、细研和精研分别选用粗研磨膏、细研磨膏和精研磨膏。
2)研磨膏要涂匀涂薄。
3)应随着季节的变化,调节稀稠程度。
4)注意研磨膏的清洁,防止机械杂质混入。
(2)平面的研磨
1)零件端面的研磨,在研磨平台上进行。
2)研磨时要在涂有薄层研磨膏区域内移动,研磨轨迹应为封闭的“8”字形或正反方向划圆。同时,零件可在研磨过程中自转一个角度(约90°左右)。
3)每次研磨范围应在整个平台上逐步均匀。
4)零件与平台在研磨结束时要洗干净,如条件许可时,粗研、细研、精研的平台应分别专用,以保证研磨质量。
(3)外圆研磨
1)研磨外圆时,零件的转速一般为250~500r/min。
2)圆柱零件表面的研磨是靠套在其上的磨具进行的。在研磨开始前应有一定的紧度,以便产生摩擦。而在研磨过程中,应不断地收紧磨具,以维持对零件表面的压力,使研磨过程能继续进行。
3)研磨压力要适当,粗研时压力可大些,用M3~M5研磨膏研磨时压力可保持在0.2~0.3MPa。在研磨过程中应经常保持研磨部分发出“沙沙”的响声。
4)应采用长短两种磨具。短磨具作磨削和检查断面均匀性用。长磨具用来校正零件的非直线性。短磨具的长度为被研磨面长度的1/4~1/3,短磨具对修正零件的锥形、鼓形很有效。因为磨具短,感觉比较灵敏,便于集中对局部的研磨。长磨具的长度为被研磨面长度的5/6或等长。长磨具是校直性的,因此对长磨具的要求是要比较匀整,尤其是精研,要求更匀整。在整个研磨过程中,短磨具和长磨具是交替进行的,因此,研磨过程实际上是研磨与检查的综合过程,研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的。
(4)内孔的研磨 基本上与外圆的研磨相似。研磨中最常出现的缺陷是形成鼓形和鞍形,因此在磨具使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短磨具进行各断面尺寸均匀性的研磨,各部研磨的机会应力求均等。
2)用长磨具进行直线性校正,这时长磨具要力求规整,其鼓形或鞍形与零件内孔应相适应。研磨时,磨具探出或缩入过多,也会形成孔的鞍形与鼓形。
(5)密封锥面的研磨
1)两零件互研时,其动作是由往复冲击与反向转动同时进行。转动时,常间歇地向前转动一个角度。其他各项基本上与上述两节相同。
2)在用成形砂轮或用成形磨石研磨时,要经常校正各部位尺寸和形状,以保证研磨后的精度。在研磨前,砂轮或磨石对工件的位置应准确地找正,而且其进给量要小。研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工件研磨情况。
(6)磨具的校正 磨具的精度在研磨过程中要反复地校正,特别是在精研过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校正的方法,就是将内孔磨具当成圆柱形零件来研磨,将圆柱面磨具当成内孔零件来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