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社会公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伴随着物质资料需求的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凸显,文化权利意识日益提升。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历史背景下,社会公众获取文化资源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社会公众更期望通过网络“一站式”获取数字文化资源。国际上已经有诸多整合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的项目,这不仅有助于满足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长期保存文化资源,而且能够更加集中充分地展现一国、一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对建构“文化认同”、提升国际文化软实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整合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过程中显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构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具有战略性意义和内涵。

本书分为5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从总体上介绍相关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思路、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是第2章,这部分是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相关概念及整合的意义。本章首先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含义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构成要素,最后论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意义。

第三部分包括第3、4两章,这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实际情况,并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说来,第3章介绍了我国主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的资源整合状况,然后调查分析了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找到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整合需求与整合实际的差距,提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4章放眼全球,分析了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其主要目的是详细分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中的战略思想、管理体制、技术策略等,为我国进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提供借鉴。

第四部分包括第5、6、7、8章,这部分首先探讨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并在借鉴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并搭建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试验平台。第5章分析了影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的宏观环境、理论基础,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进行了定位,并提出了整合模式构建原则。第6章在前面几章调查分析、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第7章由张芳源撰写,这一章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实验系统。第8章从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知识产权、社会参与、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第五部分是第9章,该部分内容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研究不足以及后续研究内容进行了阐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走访了国内多位专家学者,特别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调查研究给予了积极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广泛吸取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参考和引用了诸多学者专家的有关论著,亦在此谨致谢忱。衷心感谢武汉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笔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疏漏甚至谬误,敬请国内外学人指正。

唐 义

2017年7月6日于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