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主要结论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是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结构的关键途径,是提高服务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文化信息的全新方式,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历史时期,也是相关问题不断凸显的历史阶段。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展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研究,将会促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不仅仅能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社会公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而且能够长期保存和集中展示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助于提高我国社会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
(1)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支撑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已基本形成,全国各个地区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美术馆、群艺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信息资源中心和网络服务平台已经基本覆盖。我国开展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北京记忆、中国记忆、广州记忆、天下湖南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这些项目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我国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顶层设计,整合对象类型不够全面,资源总量有待于进一步增加,知识产权,社会力量参与较少等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我国社会公众期望一站式获取公共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
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表现为:第一,使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80%以上的人都有获取知识或技能的目的,也有不少人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或者作业,进行学术研究或撰写论文。第二,为了获取所需要的数字文化资源,高达93.19%的人都需要访问不同公共文化机构的网站,其原因主要是需要来自不同文化机构网站的资源;超过60%的调查对象表示访问过国家数字文化网等整合了不同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的网站,但也有将近40%的人表示没有访问过。第三,超过90%的调查对象表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构建一个整合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数字文化资源的平台,针对我国已有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未将档案馆的资源纳入整合范围之内的现实情况,90%左右的调查对象提出“非常应该”或“应该”将档案馆的数字资源纳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范畴。第四,在一站式数字文化资源获取平台功能方面,调查对象需求度最高的功能是一站式跨库检索,然后依次是分类浏览功能、网上展览功能、多媒体资源点播功能、网上参考咨询功能等。
(3)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国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了公共数字资源整合项目,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知识产权、资源存储、技术标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呈现出整合对象来源广泛、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注重利用社交媒体、与用户充分互动,注重用户体验、采用可视化等技术创新资源提供方式,采取相关举措、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特点。这些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4)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受到宏观环境和理论依据的影响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社会公众文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信息生态理论以及信息建构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构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时候,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准确定位,坚持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原则,从而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整合模式,推动我国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
(5)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是在一定的信息整合思想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为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目标而形成的整合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和运行方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是结构范畴与过程范畴的统一。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过程是由多个步骤、诸多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结构系统,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实际上就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系统的一种简化和类比。针对我国目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参考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实践基础与基本理论为实践和理论依据,本书构建了包括整合目标、整合主体、整合对象、技术标准四个要素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它们分别回答了“为什么要整合”“谁来整合”“整合什么”“如何整合”几方面的问题,四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其中整合目标决定着整合主体、整合对象以及采用的技术标准,四者共同构成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这一整体。
(6)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设计需要新的思路与方法。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设计应符合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提供平台功能的一般特征。平台的功能包括资源导航、资源获取、资源检索、个性化服务和系统管理等。目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架构一般包括负责元数据采集和收割的源数据层,负责数据整合和整理的数据处理层以及负责资源展示的应用层。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实现要依靠信息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特别是帮助实现资源整合的XML中间件技术、元数据仓储技术,并探索使用本体技术。选择使用何种整合技术,应当综合考虑机构特点、资源规模以及数据类型,扬长避短,实现信息技术的优化配置。通过实地调研和现有平台实现技术分析发现,当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平台的实现既有机构间合作意愿不强的障碍,又有整合技术平台的元数据收割技术、映射技术、数据规模控制和数据检索方式等技术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一方面针对技术困境提出解决方案的构想,另一方面重点从改进组织策略的角度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平台进行优化:通过建立本地核心元数据库和建立扩展机构接入口,多途径获取资源的元数据,根据数据共享意愿,多方式整合不同资源来源的数据。
(7)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实现需要相关政策法规做保障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实现需要以相关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为支撑,这些保障措施主要包括构建由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共同主导的管理体制,建立理事会、构建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我国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要修订知识产权、给予公共文化机构更多的豁免权,制定或者采用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