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元数据标准

4.3.1 元数据标准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也就是采用一定的信息组织手段将异构异质的数字文化资源序化的过程。进行数字文化资源组织就要采用一定的元数据标准对资源进行描述。对数字对象(digital object)的描述与对其他资源的描述存在着差别,故相关元数据标准所具备的功能也不相同。描述数字对象的元数据标准需要具备增强资源发现、概述结果显示、简化维护工作等方面的功能,并且能够分类显示检索结果,便于通过主题和其他浏览选项访问资源。根据笔者对国际上存在的部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调查来看,其元数据标准几乎是在DC元数据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如表4.3所示,而其他元数据标准应用很少。这说明DC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描述中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表4.3 国际上部分著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元数据标准

①ESE Documentation.Europeana semantic elements specification and guidelines[EB/OL].[2016-12-23].http://pro.europeana.eu/documents/900548/2eee7beb-b9d8-4532-a089-8e8d6df38ce7.
②World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Site.WDL descriptive metadata element set[EB/OL].[2016-12-25].http://project.wdl.org/standards/metadata.html.

续表

①IDP.Metadata and digital image naming[EB/OL].[2016-12-25].http://idp.bl.uk/pages/technical_infra.a4d#5.
②国立国会图书馆.National Diet Library Dublin Core Metadata Description(DC-NDL)[EB/OL].[2016-12-26].http://www.ndl.go.jp/en/aboutus/standards/meta.html#dcndl201112.
③Digital Public Library of America.Metadata Application Profile,Version 3.1[EB/OL].[2016-12-26].http://dp.la/info/wp-content/uploads/2013/04/DPLA-MAP-V3.1-2.pdf.

世界数字图书馆(WDL)在项目规划之初就逐步建立了一套一致的、高质量的元数据标准,对来自全球的资源重新进行统一描述和编目,这确保了各合作伙伴在资源组织过程中的一致性。WDL委托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同其他成员机构确定元数据、数字化和文件传输标准,设计人员开发了一个支持元数据需求的新的编目应用程序[42]。每一个条目固定的元数据包括标题、描述、地点、时间、主题、条目类型、机构及语言等,附加字段提供了条目的物理特性或其他相关主题信息[43]。在WDL多项元数据元素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条是对每一项的“描述”,它回答了“这一项是什么和它为什么意义重大”的问题,由馆长和其他专家共同撰写的这些内容为用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信息,这些是为激发学生和广大公众对了解所有国家文化遗产的好奇心而设计的[44]

欧洲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标准集Europeana Semantic Element(ESE)包括15个DC元数据、DC terms的一个子集以及一套为了满足Europeana的需要而创建的包含14个元素的集合(europeana)。其中,language、type、rights同时出现在DC和Europeana的命名空间(name space),其区别是:DC命名空间的language的定义是资源的语言,而Europeana命名空间的language是指一种用来支持门户网站(portal)里一个语言端面(language facet)的语言名称的标准表示;DC命名空间的rights是指存在于该资源里的权利信息,而Europeana命名空间的rights是指存在于“isShownBy”以及“isShownAt”关系里以及门户网站里面预览图像(preview images)的数字对象的版权信息;DC命名空间的type指资源的性质或种类,其值通常包括“照片”(photograph)、“绘画”(painting)、“雕塑”(sculpture)等,而Europeana命名空间的type指资源类型,其值域是TEXT、IMAGE、SOUND、VIDEO、3D[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