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目的决定的,本书的最终研究目的是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因此,首先需要调查和分析我国社会公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存在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状况。此外,在国外已经存在诸多成功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情况下,在构建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借鉴也是理所应当的。总体来说,本课题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说来,本课题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国内外学者撰写的关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方面的文献,全方位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将本研究领域的薄弱之处作为自己的着力点,梳理出本书的研究思路。
(2)深度访谈法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情况,2014年4~7月,笔者走访了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文化厅、湖北省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故宫博物院、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等文化机构,就本机构资源的数字化和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目前我国业界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过程中的实践情况(比如中国记忆项目)以及存在的问题。
(3)问卷调查法
社会公众的需求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为了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国内社会公众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需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
(4)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选择了世界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等全球项目,欧洲Europeana等洲际项目,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等国家项目进行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对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进行深层观察与剖析,详细了解国外在该领域采取的举措。
(5)比较分析法
在通过网络和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资源整合模式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实践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异同,为重构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提供参考。
(6)结构主义研究法
结构主义是20世纪后期经常用来分析文化、语言以及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103]。结构主义的方法具有整体性和共时性两个基本特征,其中整体性特征对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结构主义认为,对于部分来说,整体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其原因是任何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只有将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与其他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包含整合主体、整合对象等诸多要素,只有对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有利于整合目标的最终实现。